第09版:体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篮球及球衣的记忆


■郑蜀炎

边关赛事志
扫码直达

倘若深究细论,我对名牌的认知,还是启蒙于连队的篮球场上。

按说,我们当时所在的连队并没有什么可与名牌相关之处,反倒是上级一提及“边、远、散、小”的单位,通常就会被用来举例说明。譬如说到篮球,就有一个上级机关人人皆知的例子——该连当时竟然没有一个打气筒,篮球瘪了还得专门派人出公差去县城充气。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篮球以及一切与之相关事物的热爱,包括飒爽漂亮的运动服。

那时,“梅花”牌运动服当属风行一时的名牌。可以这样说,仅看球员们是否身着此品牌服装,球队的档次几乎可以立判高下。所以,它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队员的歆羡之物,以至于对“玫红”和“墨绿”两种颜色孰优孰劣的争执从未平息过。

虽没有“满屋清风未觉贫”的境界,但大家都很明白,且不说连队没钱给篮球队添置运动服,即便大家有了这身运动服,在我们这个山沟球场,也实在是有些“折煞”它了。

可随着一场重要篮球赛的来临,球队运动服的问题摆上了桌面。

连队驻地所在县要举行一次隆重活动,为了渲染气氛、丰富内容,由县领导们组成一支篮球队。可与谁争锋呢?安排强队,无论是输球还是放水,都太难看;女队倒是实力相当,可似乎不够严肃……

权衡左右,县武装部的提议得到认可——我们连队受命承担活动的警卫勤务,何不一并邀请连队篮球队前来对阵?这样,领导们凭借球技和经验,赢面很大。即便是输了,体力比不上一群青头小伙也不丢人。

经报批后定下了赛程,连队篮球队投入到备战训练。大家摩拳擦掌不用说,但也难免抓耳挠腮——比赛时穿什么运动服还没着落。

平时打球,哨声一响甩掉外衣就蹦上场。可即将开打的毕竟是我们当时经历的最大排面的一场比赛啊,总不能灰头土脸吧。篮球队队长、三班长的一句话让全队叫好:我们的球衣不去和“梅花”比光鲜,但必须体现出军人的英武之气。

经过讨论,决定“创立”我们自己的“名牌”——背心简单,纸板刻字、油墨浓抹,便是红彤彤的“八一队”;连队经报批,从上交的旧军裤中挑出磨损少的,统一量测、剪短、锁边、染色……这一番下来,再看我们的队员,上衣的白背心衬着纯手工的“LOGO”,下着国防绿的短膝裤,脚蹬最新发放的高帮解放鞋,腰间是一色的“八一”帆布士兵腰带。

说实话,临上场之前还有点羞涩。但当我们的队伍甫一亮相,一身简陋的行头竟赢了个满堂彩。

老姜就是比仔姜辣,县领导队的临场把控能力的确更强。更关键的是,我们平日习惯了在大山深处,伴着夕阳、鸟语和风声打球,观战者无非十数人而已。可眼下的球场,耳畔数百观众的呐喊声、头顶上明晃晃的灯光……这些都让我们分心散神、反应一下就慢了半拍,不仅很难放手一搏,而且因拘谨连连失误。

球没赢,我们也没有时间叹息抱怨,前面说了,连队还承担着警卫勤务。所以,球员们一下场就立马换下被汗水打湿的连队“名牌”,按照执勤要求正装披挂完毕,开始接岗上哨。上一班的弟兄已在哨位上坚守4小时了。

我们球队与县领导的一番对决,好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驻地的话题。连队篮球队也抓住时机“以球会友”, 张罗协调驻地的民兵连建立起一支民兵篮球队。那时在当地热爱和擅长打篮球的基本都是退伍回乡的老兵。这些老兵闻讯纷纷前来报名,让民兵篮球队的实力不容小觑,而且随着他们的组织动员,民兵连的军事素质很快就上了一个台阶,成为我们连队在边防一线开展军民联防的过硬战友和肝胆兄弟。

好多年之后,当初的民兵组织有了新的发展,边境有了专门的“界务员”,不少世代居住在边境村寨的少数民族群众成为不穿军装的“国门卫士”,护卫着边境线、界碑和家乡的土地。

我从事新闻工作后,曾采访过一位苗族优秀“界务员”。当得知他家就在我原先老连队的驻地,我一时激动,滔滔不绝地讲起当年的球队、球场、球赛以及曾经心心念念的名牌运动衣。

对我描述的昔日情状,他听得一脸茫然。这时我才想起,今日的边防线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寨壮乡脱贫致富大变样,曾经偏僻的小县成为旅游热门,而我们连队也调动移防了……

然而,当话题回到边防,讲到边境线山山岭岭的走向,讲到山脊线上的界碑巡查路线,讲到从x号界碑到x号界碑之间的地形落差……我们便没有了“代沟”,又回到了同一片倾情的土地、踏上了同一条熟稔的山道……

沧桑只当寻常看,山河依旧在心头。是的,就如同连队篮球队战友相聚时的慷慨之言:那些洒在边境线、岗哨位、巡逻道以及篮球场上的青春年华,才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应该珍惜的“名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