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军人家庭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父亲教我学游泳


■万 立

我的父亲叫万振亚,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等。去年,父亲离开了我们。我们遵照其遗嘱,进行了遗体捐献,实现了他“为祖国医学事业作贡献”的遗愿。

父亲一向从严律己、注重家风建设,对子女的管教可谓严苛。我们长期生活在部队医院家属区,很小就被他要求听起床号起床,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后,立即跟着他出操(跑步或做广播操),然后参加打扫公共环境卫生,这些习惯多年不变。

我的游泳技能就是在他严格且细致的训练下掌握的。一开始,他用脸盆盛满清水,通过示范教会我们闷水和换气,然后让我们套着救生圈直接到苏北运河航道里去学划水和蹬腿。大约过了两周后,他又让我们套上用吹气的塑料玩具和旧布料自制的救生衣,继续练习游泳。

那是196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寒风阵阵,气温已至零下,父亲照常带着我和表哥到运河里去学游泳。当时,热身结束后,我们哥儿俩看着冰凉的河水,都不大愿意下水。这时,父亲厉声喝道:“解放军战士连死都不怕,你们还害怕冷水?赶快下水!”他还用力拍了拍我俩。于是,我俩立刻“扑通扑通”跳入了水中。

后来,有一次,我表哥身着自制的救生衣,在运河学习游泳时,不小心将缝在救生衣里面的吹气玩具的气门弄开了。很快,他在水里打起了滚,并向河中心滑去。父亲来不及脱下衣服,立即跃入河中,将我表哥拉了回来。拖拽过程中,他还不慎将手表滑落至水下,后来也未能找回。

当我和表哥初步学会游泳后,父亲鼓励我俩向河中游去,以便游得更远一些,还在我俩的腰间各用一根短绳拴了一个游泳圈,然后接上一根长绳,以防万一。

我们哥儿俩非常高兴,立刻向河中奋力游去,很快就游到了河中央。眼看着河对岸的农舍、田地及草木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汽笛声,一艘拖轮正快速驶来。

这可怎么办?若游到对岸,连接我们的长绳长度不够,且极易被拖轮冲断;若游回去,时间又来不及。这时,父亲镇定自若,立即招呼身边人,大家一起用力,及时将我俩拖拽回来。这一幕,把一直站在河边观看的我奶奶和母亲吓得不轻。

直到我擦干身子,穿好衣服回到家中,喝上早就备好的红糖姜水时,奶奶还在用她那浓重的上海腔说着:“幸好没事,幸好没事!”

父亲教会了我游泳,锻炼了我的体格,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培养了我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尽管过去了好多年,但他教我游泳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