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中央军委印发通报,对全军“四铁”先进单位标兵和“四有”优秀个人标兵予以表彰。新时代,基层建设的理念、内涵、标准有何不同?该怎样探索创新基层建设的抓建模式?为充分彰显全军“双争”标兵的典型示范作用,本报编辑部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联合推出“聚焦新时代基层建设·走进全军‘四铁’先进单位标兵”系列报道,深入挖掘火箭军某旅发射一营、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某中队、陆军某边防旅四连、联勤保障部队汽车运输某团一连等先进单位在按纲抓建、自主抓建、密切内部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关注。
时针指向凌晨两点,谢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前一天,他被正式任命为火箭军某旅发射一营教导员。
此刻,谢杰清醒无比。
一营,建制序列排在全旅第一,成绩贡献也是第一。来到这个全旅响当当的先进单位,就意味着站在高起点前进,日后的每一步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一营这份殊荣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延续,谢杰心中打出了两个问号——如何担起营党委书记这副重担?如何在新时代把一营建设得更出色?
思虑越深,越难以平静,起身下床,谢杰翻开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目光落在这样一行字上——
“营和相当于营的单位,应当准确理解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积极主动作为、带头提高自主建设能力,发挥前沿指挥所作用。”
反复咀嚼“自主建设”和“前沿指挥所”等关键词,谢杰陷入深思:随着部队调整改革,营级单位既是基本作战单元,也是建设管理的重要层级。营党委必须唱好“主角”,充分发挥出自建主体作用,才能担起全营建设发展的重任。
“唱主角”是担当更是能力。“一定要牢牢把握营一级前沿前指、中间中枢、桥梁纽带的鲜明特性,让‘中间’变‘中坚’,让潜能变效能,用过硬的实力为‘大国长剑’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发射基座’。”谢杰和党委一班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提升自主抓建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努力把营党委锻造成充满活力的“一线指挥所”和坚实的“一线战斗堡垒”。
摒弃“等靠要”思想,立起“干闯创”导向
在该旅官兵眼中,一营是旅队最靓丽的名片——
作为组建时间早、历史底蕴深、荣誉积淀多的营队,在它的履历里,“率先”“首次”是高频词:组建后,一营历经多次移防、装备换型转训,次次都跑在前列……
缘何一营一路领先、次次挑大梁?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深入探寻之后,发现了一营的抓建秘诀:摒弃“等靠要”思想,立起“干闯创”导向。
新体制编制下,营级单位的独立性、自主性明显增强。既是结合部,又是指挥部,营级抓建作用愈加凸显。该旅政委司建平说:“上有旅党委机关指导,下有连队落实执行,营这一级不能做‘中转站’‘传话筒’,必须提升自主抓建活力。”
实践中,一营党委担起了抓建主角。他们坚持战斗力标准,探索营级抓建做法。
一次野外驻训,一营不少官兵对环境不熟悉、对新的作战流程不适应,以至多次“冒泡”,挨了机关不少批评。
面对问题,营党委及时召集干部骨干,分析总结前期训练情况,研究部署后续工作。
“面对新地域、新训练模式,转变思路、能力升级是关键。如何提升训练质效,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意见建议?” 那一次,讲评会成了集思广益的意见征集会。
“这里环境干燥、风沙大,我们来的时候准备不够充分。”
“训练场地受限,每次演练都放不开……”
会议结束后,营党委随即将这些意见收集整理,并逐一列出整改方案。
一次营队日常例会上,二连连长刚汇报了连队的近期训练成绩,教导员谢杰抛出一连串问题:考核时,你连2名同志理论成绩不理想,这个问题是否解决?组织防护时,4名同志不合格,这个方面准备如何强化?……
二连随即召开骨干会,“挖”出了一个个之前不愿深究的问题。
花香自引蜜蜂来。二营教导员庞波上门“取经”:如何确保抓建目标方向、思路不偏差?如何帮助连队理出训练重点?
谢杰不遮不掩,与庞波共同探讨抓建难题。近年来,一营探索的经验逐步在全旅推广,带动各营连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随着练兵备战任务日益繁重,单兵技能水平和物资配套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一问题,营党委不等不靠,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提出清单式抓建思路——
区分例行性工作、上级交办的工作和自主开展的工作,形成营队工作筹划清单,确定工作负责人和完成时限;制订能力标准清单,每个人训什么、达到什么标准、多久考核一次,一目了然;梳理野营物资、办公物资、生活物资等,建立支撑配套清单,执行什么任务,携带什么物资,避免紧急出动时手忙脚乱……
承上启下,当好“中间枢纽”
“发射一营第一个通过达标考核,第一个形成新装备作战能力!”对这样的考核评估结果,该旅领导并不意外。在他们看来,这与一营党委探索的统筹抓建方法密不可分。
今年年初,一营受领某专项任务。营党委积极发挥中枢作用,摸索出“营把进度、连控节点”等工作方法。他们把机关部署工作、经常性必抓事项、重大活动、大项任务等打包到营队总体建设筹划上来,把原则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进一步细化为具体工作,便于连队落实。
然而,探索过程中,一营也走了一些弯路。那年,一营受领装备换型转训任务。面对战斗力形成的紧迫节点和练兵备战的艰巨任务,营党委一班人暗下决心:一定要打个“满堂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来,除了装备换型任务,该旅机关业务部门还下达了不少其他工作,而且每项任务的时间节点都很紧。
当时,一营不经分解变通,各项工作悉数平推进行。随着头绪越来越多,一些官兵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机关来检查督导时,一营的工作这边刚“争点彩”,那边就“冒个泡”,虽然有的工作走在前列,但新专业训练这个重点没有抓好,转型建设成效不明显。
“多头并进,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营长陈磊回忆当初那段尴尬经历时说。
营队日常例会上,官兵们纷纷建言。有人认为,营一级要结合自身特点“二次筹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人主张,抓工作要抓亮点;有人建议,要分清主次抓工作,不能一线平推,防止“中梗阻”……
最终,营党委一班人综合官兵意见,形成共识:吃透上情、贴近下情,做好统筹。
今年年初,该旅全面推行新的训练模式。面对机关下发的实施计划,营党委并没有按部就班地传达学习、组织实施。
首先,他们组织专业骨干结合人才队伍现状、使命任务特点等,展开集智攻关,重点研究训练课目具体怎么组合、营连计划具体怎么制订。随后,他们推开“清单化专业训练、卡片式战位强化”的组训模式。
新鲜出炉的“训练路线图”一经应用,效果明显。随着这一做法优化推广,一连指导员陈俊扬高兴地说:“营里部署安排一条线,调整工作一个令,整体落实一盘棋,我们连队落实各项工作就心中有谱。”
在自主抓建中尝到了甜头,一营进一步优化抓建方法,探索建立“按班建点、干部蹲守、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他们将日常基础工作细化分解到日、周、月、季,明确到具体人,做到有机衔接、各负其责;细化营党委、连党支部议事规则,明确自建责任,列出问责清单,严格落实“反向讲评”等制度,营队建设开始向好向快发展。
处在“中间地带”,发挥“中坚作用”
去年10月,一营某连在火箭军组织的集中训练考核中,获得 “胜战王牌架”的殊荣。消息传来,兄弟单位官兵感叹:这个“王牌”,实至名归。
集中训练考核期间,战备综合演练、实弹发射准备、政治工作创新等多项任务压茬推进,时间上有重叠、人员力量上有交叉,很难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
“最可怕的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想法。营党委处在‘中间地带’就要发挥‘中坚作用’!”碰头之后,营党委一班人迅速达成共识:营党委整体统筹,领导深入一线,结合连队实际,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说干就干,营长陈磊带头下到连队。面对机关下发的计划和课目,他与连队官兵一起推进训练课目落实,采用“月统筹、周协调、日调控”思路,帮助连队区分轻重缓急,形成“重点工作排横队、大小工作排纵队”的工作格局。
为期3个月的集中训练考核中,陈磊制订“专业通”目标、“全能型”计划。白天,他和号手们一起对着装备练操作;晚上,他带领骨干对照图纸学原理、记规程。
虽然睡眠不足,但每名官兵都充满干劲,没有一人叫苦喊累。考核前,全连官兵基本达到专业“一口清”、按键“一摸准”、排故“一手灵”。
既要“挑大梁”,更当“承重梁”。有探索就难免有失误,为鼓励官兵迎难而上、轻装上阵,一营主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实干者提供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考核结束后,陈磊帮带的连队被评为“胜战王牌架”。他们探索的“六个一”网络教育模式和战备值班“强心”工程,还获得基地政治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党委搭好台,官兵“唱主角”
“在一营,始终有种让你拔节生长的力量,催着你不停向前奔跑。”从任新排长到当指导员,再到担任营教导员,谢杰是一营土生土长的兵。
谢杰初任指导员时,时任营教导员杨鹏交给他一项任务:筹备读书分享活动。
入职“首秀”,谢杰不敢怠慢。他多方查阅资料,反复推敲琢磨,经过几天加班熬夜,拿出一份“自我感觉良好”的方案。
谁知,活动实施前组织讨论时,官兵们对谢杰的方案并不买账:环节设置不够科学,内容专业性过强,缺少场下互动……
谢杰听得面红耳赤。随后,官兵们结合自身经验和阅读喜好,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谢杰吸纳大家意见,将方案“回炉再造”。
随后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得到营队官兵称赞,机关的同志也竖起了大拇指。这一经历,让谢杰切身感受到一营集体的力量。
去年,在机关工作多年的谢杰面临岗位调整。3个岗位摆在面前,谢杰毫不犹豫地选择回一营任职。“在一营,与大家并肩作战,我能得到更多锻炼。”谢杰说。
“发挥官兵主体作用,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这一条,是一营的抓建传统。只要是涉及营队建设发展的大事,营党委班子都会与官兵交流讨论,让官兵“唱主角”、担重任,让战友们在自主抓建实践中增强责任感、荣誉感。
前不久,一营排长孔德明,因综合素质全面、专业技能突出,被任命为某专业首席教练员。此时,距他毕业下连还不到一年时间。孔德明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营党委为我们提供的良好成才环境。”
孔德明也曾意志消沉。下连后某次考核失利,令他备受打击,一度打不起精神。这时,该营副教导员李宏杰主动靠上去帮带。
一方面,李宏杰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帮助孔德明重拾信心;另一方面,营里主动为孔德明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担任某示范课目组训负责人,派他带队参加群众性比武竞赛……经过手把手传帮带,孔德明很快“逆袭突围”。
既要帮助官兵工作,又要关心官兵生活,是一营抓建实践中的又一法宝。
去年一次驻训演练期间,二级上士马湘强家中突发变故。营队协调机关专门派车,将他及时送到数百公里外的机场。指导员陈俊扬第一时间帮他申请慰问金,并向他的家人发去慰问信。处理好家中事务,马湘强很快奔赴训练场,用工作实绩回报营党委的关心关怀。
近年来,该营党委始终坚持“敏感事务必公开、成绩进步必表扬、待遇权益必落实、困难问题必协调、家属来队必登门”的制度举措,赢得官兵尊重和信任。
突出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主体作用,增强主人翁意识,汇聚起建营兴营的强大能量。
“一营给了我成长的力量”
■本报记者 邹 菲 特约记者 岳小林
西北金秋,红叶漫山。
下士金建祥竭尽全力冲刺到3公里终点,战友们欢呼着向他竖起大拇指。
停下脚步,金建祥大口喘着粗气,以同样的手势回敬战友的点赞。
此刻,伴随着快速的心跳,金建祥愈加感到,是这个战斗集体,开启了自己的成长“加速度”。
一年前,金建祥的3公里成绩还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去年9月,还是上等兵的金建祥,从其他单位调到火箭军某旅发射一营。
提着迷彩携行包,金建祥踏进新营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力:班长热情地为他介绍着新单位的情况,而他只能频频点头。
参观营队荣誉室,是加入一营“新兵”的“必修课”。“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火箭军“砺剑先锋营”“一等功营”……一面面锦旗、一个个“金字招牌”,加剧了金建祥的本领恐慌感。
入营不久,金建祥便“水土不服”。岗位调整,专业转换,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驻地干燥的气候,让他的鼻炎症状加重……左思右想,金建祥打算“熬”到第二年9月就退伍。
然而,渐渐地,金建祥发现,在一营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在全力拼搏——
直招军士王志伟,入营时专业成绩靠后,他日夜加训加练,年底被评为“四有”优秀个人;二级上士贾振国,入伍时学历不高,他凭着钻劲闯劲,啃下20多本专业书籍……
更让金建祥佩服的,是挂在战友们嘴边“横竖都要拿第一”的口头禅,并不是一句空话:评比考核中,只要一营没拿到第一,全营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哪里不行就苦练哪里。
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后,金建祥敲开了营教导员谢杰办公室的门。
“进了一营门,就是一营人,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战斗集体,谁掉队了都不行!”谢杰告诉金建祥,一营的传统,就是要培养官兵不服输的品质。
后来,金建祥才知道,营连领导一直在默默关注、观察自己,并且已经为自己制订好了帮带方案。
不放弃每一名战友,就是珍惜每一份战斗力。营党委为金建祥量身打造成长规划图,连队安排专业尖子与他一对一结对帮带,班长骨干在生活上为他排忧解难……全营上下联动帮扶,这名年轻的士兵逐渐蓄力,开始加速拔节生长。
今年6月,金建祥参加旅“三防”骨干集训比武摘得桂冠;9月初,他成功晋升下士并被评为旅“四有”优秀个人。
“一营给了我成长的力量。”前不久,金建祥以“敢拼才会赢”为题,走上军士讲堂,用亲身经历激励新入营的战友:只要敢拼,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