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
发射架上,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拖着尾焰呼啸而去,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很快,无人机飞至“敌”前沿阵地,开始侦察目标,并将各类数据快速回传。
随着一组组情报信息流入“中军帐”,战场态势一览无余,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无人机连工程师陈广辉终于松了一口气。从开始研究,到经历失败,再到最后成功,在这背后,陈广辉和战友付出的努力与承担的压力鲜有人知。
去年5月的一次演练中,由于软件功能单一,无人机出现定位精度不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无法快速精准捕捉目标,最终贻误了战机。随后,陈广辉主动请缨,带领几名骨干进行技术攻关。
经过努力,他们探索出一套全新的飞行模式和目标定位方法,提高了无人机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和作业效率。
然而,试飞验证阶段突遭恶劣天气,无人机在强风中回收时,头部着地受损、滑橇折断。
大胆尝试没有成功,反而弄坏了装备,该怎么处理?在无人机返厂送修的那段时间,不少人为陈广辉捏了一把汗,他也感到这次“娄子捅得不小”,心里格外忐忑。
“探路者犯点错,实属正常。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和勇气,才能吸引更多官兵勇做开拓者,去蹚出更为宽广的道路。”当此事摆上台面,该旅党委一班人态度鲜明:哪棵幼苗破土,不得经历风雨?允许试错才能鼓励创新。他们非但没有因为此事对陈广辉和他的团队“打板子”,反而开会专门表扬了官兵们敢试敢闯的精神。
“党委不问责,但咱自己心里不能没数。既然失败了,就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不能因为组织的包容而纵容自己。”走下会场,陈广辉的心里并不轻松——强风中无人机应当如何回收?如果再次出现极端天气应当如何应对?……这一个个问号如同过电影般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数月后,一份关于飞行试验失败的分析报告,摆在了旅常委们的办公桌上。报告不仅详细阐述了失败原因,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党委都不追究责任了,你们自己为啥还揪着之前的错误不放?”面对旁人的疑惑,陈广辉和团队成员很坦然:“党委容错促进我们更好纠错,提交报告则是希望后来者不犯类似错误。”
找到了原因和解决办法,问题迎刃而解,试飞验证得以顺利进行。在后面的比武中,他们运用最新出炉的成果,操作无人机成功完成任务,一举夺魁。
“没有容错纠错机制,容易让官兵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但一味容错,则会让一些人对错误毫不在乎,干工作缺少压力,导致反复犯错,造成资源浪费。”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田忠良认为,当前各类新型高科技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官兵们在探索装备操作使用过程中,难免遭遇困难、出现失误。作为一级党委,既要科学容错,避免挫伤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要帮助官兵合理纠错,及时止损,防止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摔跟头。
去年年终总结时,针对“陈广辉现象”,该旅党委积极探索构建容错纠错、正向激励、鼓励担当的措施机制,专门明确了容错免责的范围,例如“以战斗力提升为根本出发点,主动担当作为但最后没有成功”“在创新过程中因不确定、不可抗因素造成损失”等情况都被包括其中。
同时,该旅还完善纠错机制,针对官兵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他们主动联系院校、地方专家,帮助官兵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措施,并将这些内容留档保存,方便其他人查阅参考。
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下,该旅官兵投身创新的热情高涨。二级军士长张林国大胆创新实践,数次改进火炮平衡轴,在抢修人员数量减少一半的同时,大幅提升战场抢修速度;三级军士长郭亚军总结梳理出“发射准备十项注意”,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检验,大大缩短了火炮发射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曾研发出“三维辅助作业平台”的工程师姜大华,近期不断研究改良“动态沙盘平台”,大大提升了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看着一项项训练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陈广辉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身边战友都变得更加勇于创新、乐于创新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成果’呢?”
容而有度 纠而有方
■白英坤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官兵在探索新训法新战法的过程中,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也不可能只有一帆风顺没有困难挑战。如果不分情况对错误“零包容”,不仅会挫伤官兵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可能无形之中把人才“吓跑了”“赶走了”。因此,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大力营造既鼓励创新又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旗帜鲜明地为那些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踏实做事、敬业奉献的人才撑腰鼓劲,让有担当想作为的官兵心无旁骛、轻装上阵,专心致志干事业、谋打赢。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容错不等于纵容,必须做到容而有度、纠而有方。要把监督约束与信任支持、严格管理与真诚关爱、精准问责与容错纠错统一起来,对官兵出现的失误错误全面分析,科学判断其性质,该追责的严肃追责、该纠错的及时纠错,拨正方向、消除影响、挽回损失,这样才能让容错纠错机制充分发挥正确导向和正面激励作用,才会让官兵产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动力,才会在单位内形成千帆竞发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