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赴俄罗斯参加“东方-2022”演习的中方参演部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此次演习,中方参演部队主要由北部战区所属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队组成,这也是中国军队参加中外联演派出军种最多的一次。
回顾自己参加上合组织“和平使命”系列演习和“东方-2018”“西部·联合-2021”“东方-2022”等中俄战略战役演习的经历,我对新时代中国军队“开门练兵”的变化感触颇深。
2013年17场、2015年24场、2018年30余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军队积极主动组织参与双边或多边联合演训活动,中外联演联训联赛走上机制化、常态化轨道。在数量攀升的同时,联合演训内容也从反恐、救灾向维和、护航、卫勤、安保、特战等多个领域延伸,联合演训地域从周边向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延伸,参演力量从以陆军为主向海、空军以及三军联合行动拓展。
与此同时,我军筹划组织参加联演联训联赛的理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实现了从最初的示范性演练为主向研究性、检验性、对抗性为主的转变,模拟训练、网络训练、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等新型训练模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中外联合演训活动的演兵场成为新理论、新战法、新装备的试验场。
通过一次次联合演训活动,我军实现了随时可以拉出去、境外通信联得上、军种联合训得好。像“高加索-2020”演习,受多重因素影响,中方参演部队在出征前一次也未与俄方进行当面磋商、一次也未组织现地勘察。到达后,又面临第一天接装、第二天合练、第三天组织实弹射击的紧张日程安排。面对多重挑战,中方参演官兵出色完成了参演任务。
回顾10年来的经历,越来越多的先进装备出现在联合演训场,直接体现了中国军队实力的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近年来的联合演训中,无论是静态的展示,还是实际的使用,中方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武器装备都会引来羡慕与赞叹。
更加开放自信的我军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着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曾经,外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中方官兵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如今,不少官兵掌握甚至精通一门或几门外语。在磋商和演练中,他们既善于依法据理展开工作,又能够主动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充分展现了大国军队的胸怀和形象。这种具体琐细的实践性外事活动,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战略层面的大外交。
我想,无论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还是精细的各类保障,抑或是官兵展现出的自信自豪,都折射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体现出这10年来国家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有这些作支撑,未来国际演训场上中国官兵的表现,更加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梅世雄、许怡真、刘 敏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