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抗战背景下的人物群像


■陈 浩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老舍的很多部作品都被奉为经典,创作于1944-1948年间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也是老舍小说中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全书近百万字,共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小说凭借细腻周到的世态人情、尖锐深刻的文化批判、鲜活生动的战时众生相,以及语言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成为老舍小说创作中的高峰。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居住在北平胡同里的那些居民的生活和斗争,主要描写了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生活故事,同时以“小羊圈胡同”各色各样人物的生死存亡、荣辱浮沉为辅线,主辅结合,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映了抗战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惶恐不安的矛盾心态,展现了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自我觉醒的历程和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

《四世同堂》中鲜活的人物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为作品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

小说的灵魂人物祁瑞宣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对象。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身上有着当时很多中国人的共性,也是当时很多中国人的真实缩影。祁瑞宣是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浓厚的传统观念,承担着全家生活的重任与希望。在时代的背景下,祁瑞宣作为长房长孙努力地尽着孝道;同时,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渴望杀敌,做到为国尽忠。这体现了他思想上的矛盾,这些思想上的矛盾也代表了那一时期一大部分大众真实的心理状况。最后,他从妥协和忍让中挣脱出来,走上了一条殊死抵抗的道路,实现了从忍耐、顺从到挺身反抗的巨大转变。读者可以从祁瑞宣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转变过程中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城市青年的转变过程。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觉醒是大势所趋。

祁瑞全是祁瑞宣的弟弟,这是一名有着爱国之心的学生,代表着那个时期站起来反抗的中国人。他逃离北平,加入了地下党,成为一名有着坚定信仰的爱国志士。相比之下,祁瑞全比哥哥祁瑞宣少了很多家庭的顾虑和思想上的羁绊,更多了一份勇气和洒脱。在国家的号召之下,他离开了处于沦陷区的“小羊圈胡同”,来到抗战的前线。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祁瑞全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生活,他在更适合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可以说,时代改变了祁瑞全,让他成为一个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战士,也让他真正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妻子韵梅是老舍先生大力赞扬的一个典型形象,她是一个传统的城市女性,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好品德于一身,符合传统社会对女性贤妻良母的要求。她具有善良、隐忍、大方等优秀的品质,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在嫁给祁瑞宣之后,竭尽全力做一个贤妻良母,无怨无悔承担着照顾家庭的重任,尽着妻子的本分。祁瑞宣被抓时,她全力营救;丈夫死后,她养活子女、孝敬公婆,为了生计吃尽了苦头。在老舍先生笔下,韵梅将传统女性贤妻良母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爱憎分明的性格、奉献牺牲的精神,使韵梅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国女性形象的代表。

老舍不仅在作品中描绘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形象,还精细塑造了一群令人作呕的反面人物形象。小说中的祁瑞丰、蓝东阳、冠晓荷是一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小人物,他们的骨子中透着一股趋炎附势、苟且偷生的气息,暴露出他们可叹、可悲又可怜的内心世界,是作者批判、讽刺的对象。

《四世同堂》是作家老舍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一部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巨作。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好似一坛陈年老酒,看似平平无奇,细品则回味无穷。作品借助人物描写的视角来体现战争的残酷,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让大家从中感受深刻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为读者展现了老北京抗战背景下的众生百态,是一部植根于历史现实的优秀作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