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美俄等国纷纷加快以强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等为代表的电磁硬摧毁装备技术发展,电磁空间作战手段正呈现由“以软为主”向“以硬为主”的发展趋向。电磁硬摧毁手段的体系化运用将推进电磁空间作战样式创新,并在毁瘫敌天基体系、打赢无人战争、夺控战场制权和战略制衡博弈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电磁毁瘫战正成为电磁空间作战的一种新型作战样式。
电磁毁瘫战,是指着眼作战对手信息赋能优势和日益增强的抗干扰能力,为强化电磁攻击效果、提升联合作战效能而遂行的作战样式。主要利用强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等新型电磁硬摧毁手段,遵循软硬结合、以硬为主、体系制胜的作战思想,针对敌主要作战平台和核心电子信息系统,单独或协同其他军兵种力量实施空天战略毁瘫、远海体系破击、空中电磁制压、陆上电磁控杀等多域行动,达成联合作战目的。
电磁空间新质能力不断突破的高效推动
新兴技术的创新跃变是发展基础。近年来,在颠覆性技术推动下,特别是随着微电子与材料科学、电源与储能、能量转化、功率合成、辐射控制等方面技术的突破,高能激光、高功率微波等电磁硬摧毁手段性能不断提升,正逐步突破战术应用的瓶颈,向战役战略应用领域拓展延伸。高能激光方面,固体、混合各型激光器在原理、结构、材料、电源、热控制、光束控制等方面突飞猛进,正向战略战役级武器趋势发展;高功率微波方面,正在向脉冲功率系统的小型化、微波源的高转化率和载体平台的多样化、高机动化发展,弹载、星载高功率微波武器逐步接近实战部署。粒子束产生、控制、定向和传播技术的理论和试验日趋成熟,加速器体积、重量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带电粒子束武器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作战效能的不断提升是内在驱动。传统电磁空间作战的主要手段是电子干扰,电子干扰的长处在于能够造成敌电子信息系统失能失效,但也存在技术体制相关性要求强和作战目标采取抗干扰措施功能易恢复的弱点。而电磁硬摧毁行动则着眼物理平台以及平台内的电子设备和操作人员,注重从结构和功能破坏上进行攻击,一旦发现目标,不管其是否正在使用电子设备收发电磁波,都能从物理域层面实现主动毁伤,进一步提升电磁空间作战的综合效能。电磁硬摧毁能量可集中、可分散,具有高能、高速、长效、灵活的特点。强激光武器功率不断提升,采取高精度跟踪瞄准,在目标指定部位累积能量,达成破坏目标结构的目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在指定区域和方向上快速投射高能脉冲,对电子线路和信息设备产生耦合效应,还可对人员产生电磁拒止效应;粒子束武器通过使用粒子加速器将大量微观粒子加速到极高速度后轰击目标,造成目标结构材料汽化或融化或破坏目标内部电路。
作战手段的体系运用是突破关键。传统电子对抗主要执行侦察定位、佯动欺骗、干扰压制、伴随掩护、末端防护等支援作战任务,尽管反辐射力量能够遂行一定的硬杀伤行动,但抗干扰、抗机动能力一直是其短板。随着新型电磁硬摧毁手段的不断发展,电子对抗力量的体系化程度将更加完备,整体作战能力将实现质的提升,便于进一步创新作战方式方法,形成网电一体、软硬一体、电火一体、全域一体的新局面,电磁空间整体作战域的特征将日趋明显。通过规模化、体系化运用电磁空间软硬作战力量,可达成奇袭降效战略作战平台、强力打压信息节点链路、区域瘫痪电磁赋能设备、彻底撕开防御体系缺口的效果,电磁空间作战或将成为独立的战役阶段或战略性作战行动,在联合作战和维护国家电磁空间战略安全中发挥重大作用。
应对智能化战争新威胁挑战的有力抓手
防控无人化威胁的“屏障”。智能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广泛使用分布于各维空间的无人化作战平台,近几次局部战争和冲突已向世人展示了无人机蜂群全维侦察、隐蔽渗透和纵深打击的巨大威力。智能无人化装备以敏捷、集群、自适应为特征,这就决定了其开放的信息接收、灵敏的感知探测、遍布的神经网络,物理支撑上都是非常敏感脆弱的电子元器件,易受到强电磁脉冲的压制与破坏。电磁硬摧毁武器以耦合、击穿、热熔为机理,能够实现能量的短时快速精确释放,具有速度瞬息到达、“弹药”无限、区域毁伤、灵活可控的独特优势,通过体系化运用,可构筑立体多维的电磁杀伤网,形成强大的“电磁火力”,高效毁瘫来袭的无人化作战目标。
反制高超声速武器的“利剑”。高超声速武器飞行速度极快,通常可以达到5-10马赫。在防空反导作战中,传统动能拦截器等防空反导防御手段难以有效应对高超声速武器打击,拥有高超声速武器优势的一方无疑将占有战略主动。高能激光等定向能武器,具有光速攻击、重复使用的特点,既能在高超声速武器助推/上升阶段发挥作用,也可在中端/末端防御阶段将其摧毁,在拦截高超声速武器方面潜力巨大。美国在2022财年国防预算中,就曾授权导弹防御局大力开发用于高超声速导弹防御的定向能技术。
夺控战场主动权的“法宝”。随着颠覆性技术发展和战场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武器的信息化将不可避免地向信息的武器化转变,未来将会出现集强大电磁与火力突击能力为一体的飞机、舰船、战车等平台,这些作战平台除具备火力打击手段外,还将配备灵巧干扰、粒子束攻击、激光致盲毁伤、电磁脉冲攻击等电磁打击手段,火力突击装备与电磁进攻装备之间的界限将日趋模糊。通过体系化运用电磁脉冲武器、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反辐射武器等电磁摧毁力量,在电子干扰、网络进攻、火力打击密切协同下,可构建“点面”结合的电磁打击链,精确毁伤敌战略电子信息系统核心节点,区域夺控敌战场网络信息体系,全向瘫痪敌智能无人化作战集群,降低甚至剥夺敌方使用电磁频谱和电子信息设备的能力。电磁硬摧毁力量将在有效破击敌作战体系、夺取战场主动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主导作战进程、改变作战规则。
军事强国强化战略竞争博弈的重要选择
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由于电磁硬摧毁手段具有改变未来作战方式、引发力量结构嬗变的潜能,世界军事强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其装备技术发展。美军将强激光、高功率微波、粒子束等定向能技术作为未来“改变游戏规则”“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颠覆性技术大力发展。据外媒报道,2020年美军成立国防部联合定向能转化办公室,大力推进定向能技术发展。俄军也非常重视电磁硬摧毁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将其作为非核战略遏制、非对称作战的重要手段实施重点建设。英法等国也相继开展激光武器系统实战化试验。
强化新装备作战试验与实战运用。近年来,主要军事大国持续开展电磁硬摧毁装备试验,不断探索其实战化运用方式,加速形成多样化实战能力,正在实现由战术应用到战略战役控制,由最初的反无人机、反炮弹、反小艇发展为反战斗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如美国已完成舰载强激光反无人机和反小艇试验,还对分层激光防御系统进行测试。近年来,俄军也强化技术储备转化为实际装备并部署运用。在纳卡冲突中,俄罗斯为保护驻亚美尼亚久姆里军事基地安全,就曾部署了“克拉苏哈-4”高功率微波系统。
推动电磁硬摧毁装备体系化发展。一方面,注重电磁毁瘫能力载体的多样化发展。美国各军种根据自身作战需求,发展相应载体平台电磁硬摧毁装备,能量高低搭配,形成远中近多层次攻击能力。如强激光武器方面,美国相继发展车载、舰载多种激光武器,正在发展紧凑型机载和星载高能激光样机;高功率微波方面,美国正在开发小型近程、中型中近程陆基高能微波防空武器以及配置在无人机等上的高能微波防空武器。另一方面,注重将电磁硬摧毁装备融入作战体系。军事强国在加强电磁硬摧毁装备核心技术突破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与传统系统的融合发展。通过信息化和网络赋能,将电磁硬摧毁装备与传统防御体系进行整合,以形成更加高效的作战体系。如德国的“天空游骑兵30”防空系统就集成了激光武器、30毫米炮和防空导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