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为什么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2018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这一主题举行,习主席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2020年7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主席明确提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这是深刻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赋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发展路子、发展模式。
制胜未来战场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人工智能、仿生智能、人机融合智能、群体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无人作战飞行器、水下无人平台和太空无人自主操作机器人相继问世,智能化正在成为继机械化、信息化之后,推动军事力量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战争形态产生重大甚至颠覆性影响。2015年底,叙利亚战争中上演了世界上第一场以无人战车为主的攻坚战。俄军投入6台履带式“平台—M”无人战车、4台轮式“阿尔戈”无人战车和1架无人机,支援叙利亚政府军强攻极端势力据点,开启了机器人“组团”作战的先河。从世界近几场局部战争和军事行动看,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谁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把握先机,谁就能更好地掌握战争主动。
抢占世界军事竞争制高点的迫切要求。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已将发展军事智能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研究拟制战略规划、组建创新研发机构、加强装备研发列装、编制新型作战部队,不断完善相关作战理论,依靠实战检验改进。有的国家组建研发中心,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有的国家从战略、战役、战术层面,组建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智能化作战部队。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化军事体系,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在起步阶段就要抢占先机,争取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立足我军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从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发展看,大多是在完成机械化任务后走向信息化,继而开始探索迈向智能化的。经过长期努力,我军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尚未完成,智能化建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如果按部就班在完成信息化后再进行智能化,就会与发达国家军队拉开新的代差;如果把建设重点全面转向智能化,企望一步到位也是不现实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起源于不同时代,前者孕育后者、后者改造前者,智能化并不排斥机械化信息化,而是“三化”相互叠加、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智能化为方向,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通过推进以智能科技为主导因素的跨领域融合创新,加快实现由“三化”梯次发展向融合并进、由点状积累向体系突破转变,在推进智能化进程中发展高度发达的机械化和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转型升级。
知识链接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1.为什么要全面锻造过硬基层?
2020年1月18日,习主席给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近些年,六连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强壮硬骨头、铁心跟党走,用实战实训锻造硬骨头、打赢当先锋,用优良传统滋养硬骨头、守纪严如铁,成为全军基层部队投身强军实践的一面旗帜,2020年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基层兴则军队兴,基层强则军队强。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指出,要全面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基层,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和支撑。
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部队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也全靠基层,离开基层官兵,再宏伟的战略也不能实现,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我们党在建军治军长期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建设,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广大基层官兵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的100面战旗中,营以下功勋单位就有75个。这一面面战旗,是我军历史功勋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军基层过硬的生动体现。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依靠基层、建强基层这一条永远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扭住党的组织抓基层、扭住战备训练抓基层、扭住官兵主体抓基层、扭住厉行法治抓基层,着力夯实政治根基、加强练兵备战、重塑力量编成、正规建设秩序、纯正内部风气、激发动力活力,推动我军基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强军目标,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必须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思想,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锻造全面过硬基层,推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
伴随强军兴军的坚定步伐,我军基层建设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使命任务要求发生新变化,我国安全形势深刻演变,我军职能任务不断拓展,兵力运用日益常态化、多样化,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夯实战斗力基础、提高打赢能力;建设内涵发生新变化,我军建设正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基层新型作战力量不断增加、武器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专业分工不断细化,对基层建设提出了新需求;日常运行状态发生新变化,部队在外执行战备演训任务更趋频繁,任务分队临时抽组、机动混编情况越来越多,那种只在营区内搞建设的路子已不太适应;部队组织形态发生新变化,调整改革后,基层单位范围更广、类型更多,传统意义上的营连比重明显下降,师团等级、营连规模、基层属性的单位明显增多;官兵成分结构发生新变化,“90后”、“00后”成为基层官兵主体,大学生士兵比例显著提高,官兵入伍前经历更加丰富,文职人员逐步成为一些基层单位的新生力量;外部社会环境发生新变化,过好网络关成为基层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基层。同时,我军基层建设还有一些跟不上的地方。这些都对基层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科学把握、积极适应,认真研究解决,努力推动新时代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全面锻造“三个过硬”基层,立起新时代基层建设的标准。要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基层,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官兵。要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基层,把战斗力建设强到基层。要锻造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以严明的法治和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三个过硬”的要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与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相一致,体现了坚持根本建军原则、军队根本职能、特有政治优势的高度统一,对加强新时代基层建设具有统揽和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