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鲁民

1936年冬,江西大余县梅岭山间,一间低矮潮湿的小窝棚里,陈毅腿上的伤口已有些化脓,消炎的盐水早就用完。他强忍着伤痛,艰难地把一叠诗稿藏在棉衣内层。山下敌军封锁很严,日夜巡查,一粒米、一颗盐都很难带上山来,他们就是要把红军游击队困死。

陈毅小声吟诵着自己刚写下的《梅岭三章》,悲壮而又笃定,豪迈而又坚毅:“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陈毅早已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期盼着身边的战友继续奋斗,前赴后继,让人间种满自由之花。

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寒风呼啸,大雪封山。东北抗联战士衣食不济、饥寒交迫,仍坚持战斗。一堆堆篝火燃烧起来,战士们取暖、烧水、烤干粮、烘衣服鞋袜。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边烤火边在心里不停地琢磨,几经酝酿,著名的《露营之歌》问世了:“……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诗言志、歌咏怀,东北抗联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这样铸成不朽诗篇,化为悲壮旋律,回荡在白山黑水间。

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民族独立解放,为了“人间遍种自由花”,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赴汤蹈火,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因为在他们心里,“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有了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才能在生死关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惊天地、泣鬼神,“砍头只当风吹帽”。

1935年6月18日上午,福建长汀中山公园无一游人,连鸟雀也停止鸣叫。瞿秋白在走向刑场的路上,高唱着《国际歌》,慷慨激昂,响遏行云。到了罗汉岭下,他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远眺山下,目光灼灼,点头示意说:“此地甚好!”此刻,行刑者竟然手有些哆嗦,枪都拿不稳了。随后,瞿秋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枪声骤然响起,瞿秋白从容就义。鲜血染红了绿草,山河失色,烈士英名载入千秋史册。

我在想,如果有朝一日,或为信仰、正义,或为真理、尊严,或为“人间遍种自由花”,也需要我们作出牺牲时,能不能像瞿秋白那样,视死如归,从容地说一句——此地甚好;能不能像叶挺那样,在敌人监狱里,面对威胁利诱,坚贞不屈,保持气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愿将牢底坐穿,在烈火中得到永生;能不能像吉鸿昌那样,在刑场上从容不迫,笑对死亡,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正气浩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能不能像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那样,为了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用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血肉之躯筑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冰天雪地里立起中国军人英勇不屈的形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成千上万英雄志士的流血牺牲,奋不顾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山河无恙、繁荣昌盛、人民幸福。我们纪念革命先烈,更要继承其遗志,发扬其精神。

习主席强调,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但历史告诉我们,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艰难险阻奈若何。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风雨,我们当保持定力;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大挑战,我们当步履坚定。只要我们坚守红色基因,坚强意志品质,坚持革命精神,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