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绵延,暮色将至。测试阵地上,一场导弹升级测试进入关键时刻,军士指挥长刘建行带领班组进行紧张操作。
突然,某指示灯显示异常。刘建行通过现场设备的声音变化,迅速判定并排除故障。战后复盘,战友们称刘建行是当之无愧的“测试兵王”。
面对大家的夸赞,刘建行急忙挥手否认:“哪里有什么‘兵王’,我只是导弹上的一颗‘螺丝钉’。”
刚入伍时,刘建行被分到了警卫连。凭借优异表现,他被选送到军校学习。经过系统培训,刘建行返回单位。“你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导弹的安全,甚至联系着未来战场上的成败,一丝一毫的误差都要不得,一时一刻都不能松劲!”连长的话语重心长,刘建行至今铭记于心。
从此,刘建行每一次操作都力求精确无误。记录数据时,他习惯向小数点后多精确一位;测试操作前,他提前仔细检查工具;任务开始前,他要求每名号手把规程和模拟操作程序熟练背诵……
一次,刘建行受命参与导弹转运任务。为了在转运过程中保持平稳,每次模拟训练,他都会把几十公斤的石头放入箱子,并在箱子上放一杯水。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动作,他形成了转运操作的肌肉记忆。
几经修改完善,“平衡训练法”成为贮管专业训练正规化操作的标准,刘建行的名字也写进了单位装备正规化操作的历史。
刘建行宿舍里,有一枚他珍藏的螺丝钉。那是第一次完成实弹测试任务后,连长送给他的。后来,每次入山执行任务,刘建行都会把这枚螺丝钉带在身边。
从新兵成长为一级军士长,漫长的军旅岁月中,这颗螺丝钉陪刘建行目送一枚枚导弹飞上蓝天。墨绿色的导弹上,镌刻着一代代军人的青春和梦想。他心里明白,号手就像一颗“螺丝钉”,微小却又无比重要。
“甘做一颗‘螺丝钉’,我要在战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展望强军新征程,刘建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