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逐梦就要勇攀高峰


■何贤达

1997年底,我怀揣着导弹发射梦来到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箭兵。新训结束后,我还没见识导弹啥模样,就被分到了炊事班。那时候战友天天练导弹,我是天天在做饭,尽管也能踏实干好本职工作,但我心中的梦想火焰始终没有熄灭,于是我决心自学专业知识。因为我认准了一个理儿:要看好风景,就得攀高峰!

此后,我白天在操作间“煎炸蒸煮”,晚上拿起专业书籍“学背记练”,有空就去发射连“偷师学艺”。通过努力,我硬是把厚厚一摞专业教材“嚼”碎装进肚子里。半年后,在旅里组织的导弹专业全员大考中,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很快被调到发射连,成为一名导弹转载号手,后来又成为第一个由战士担任的发射1号手,还当上了第一个由战士担任的发射指挥长。这些年,我共参加重大任务30余次,发射导弹9发,做到了发发精准命中。

作为“导弹发射先锋营”的一员,制胜未来战场是我和战友们的共同追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攀登、不懈进取,在困难挑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努力打通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战场比对手快一秒,战争胜算就多一分。在现代战争“发现即摧毁”的作战样式下,快打快撤成为评判发射单元能否有效发起火力突击、确保自身生存的关键指标。2014年,在担任发射指挥长期间,我发现发射阵地操作中有不少叠加冗余项目,不仅延长了发射准备时间,还增加了暴露风险。是按平时的标准操作确保导弹发发命中,还是按打仗的标准操作让发射单元快打快撤?一番思想斗争过后,我向旅机关建议对现有操作规程进行修改。这个建议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我依据导弹技术指标精简重编发射流程,进行了百余次训练论证,发射用时大幅缩短,发射号手缩减至1名,新的操作流程在同型号导弹部队中得到推广应用。

平时发射打得准,战时更要打得赢。2015年,在一次对抗演练中,正当发射流程进入关键时刻,导调组突然宣布两名号手“阵亡”,因号手缺位,我们不得不退出发射。我心想:“少了两个人,误了一发弹,这要真打起仗来怎么办?”一遍遍复盘、一次次“烧脑”,一个想法冒了出来:减员操作,让所有号手具备“一专多能”“全岗操作”能力。这样,无论谁倒下,其他人都能顶上。我带着全班悄悄搞起了“试验田”,旅领导得知后,不仅给我们打气鼓劲,还到现场“指点迷津”。从减1人到减多人,从定岗减到随机减……我们克服重重困难,逐步摸索出“号手随机互换、单元随机重组”的全新操作模式。减员操作流程最终被纳入新一代训练大纲,在常规导弹部队中被广泛应用。

武器迭代换型,人要探路先行。换型,意味着重新开始。面对担负的换型先行任务,我们将既往成绩“归零”,从头开始继续攀登高峰。面对一无装备、二无教材、三无经验的现实情况,我利用厂家跟岗见学、阅兵装备保障等时机,第一批学理论、第一个带单元、第一轮编规程。那一年,我参加了新装备试用检验任务。装备上的问题,越早发现越早改进就越主动,如果等到大批量生产列装后再进行改制,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延缓战斗力生成,对国家经费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应该以“找茬”“挑刺”的眼光去检验装备。从装备接收开始,我就构设复杂战场环境,在实战条件下逼近性能极限检验装备,充分查找新装备的缺陷与不足,最终研提改进建议66条,90%被工业部门采纳,并据此对装备进行针对性改进,为新装备后续的生产列装打下坚实基础。

奋进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一山放过一山拦”,少不了艰难险阻。但要想欣赏到山巅的旖旎风光,就必须不畏艰难、奋勇攀登。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将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志向追求和“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姿态不断争创新成绩,不断攀登事业上的新高峰。

(作者系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22年被中宣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