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晋瑜的新作《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6月),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当代学人访谈录,其中有冯骥才、雷达、蒋子龙、李国文、邓友梅、徐怀中、严家炎等文学名家。
访谈录是流行的文体,但是能够提出深刻的问题,能够与被采访者推心置腹地交流并得到认同,让名家愿意与你掏心窝子聊天,是极难的。这对访谈者的人品、学养和功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这些当代学人、文化名家成就显赫也颇具个性,比如冯骥才,才高八斗,出口成章,你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本无法和他对话。晋瑜每一次采访前都要认真读书,做足功课,提问一语中的。她描写冯骥才打开信箱,听信的声音,这个细节是神来之笔。当很多人都告别书信,习惯用微信联络时,冯骥才却喜欢写信,喜欢阅读读者来信。冯骥才多年来坚持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写作、绘画,笔耕不辍。他坚持在大地上思考,让思想既有翅膀,也有双脚。舒晋瑜把冯骥才的知识分子情怀写深写透了。我了解冯骥才,所以我特别佩服晋瑜用寥寥数笔就写活了他。
雷达是颇有成就的文学评论家,逻辑思维极好,文笔犀利,对作品的解读能抓住关键和要害。我的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就是雷达老师作序的。晋瑜对雷达的访谈非常深入,文章中写道,雷达是受中学语文老师影响而爱上文学的。雷达不仅始终保持着批评的良知和公心,散文也写得很地道。他惯于用概念、理性、逻辑说话,但形象思维也出类拔萃,他希望自己在散文中让血肉饱满的形象说话。我曾经同雷达谈到他写新疆石油人的《伊奇克里克》是极优秀的散文作品。我在石油系统采访了多年,深知写石油文学的艰难,而雷达的这篇散文写得荡气回肠,感人至深。正因为熟悉雷达,更加觉得晋瑜笔下的雷达活灵活现、亲切生动。晋瑜识人、辨人、理解人、体贴人,她的访谈进入心灵,走向审美。
我曾经与蒋子龙一起荣获文学奖,颁奖期间在一起交谈过。蒋子龙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人,平时很严肃,不是那种见了谁都滔滔不绝的人,但是晋瑜能够挖到他创作发表《乔厂长上任记》前前后后的很多历史细节,可见作家对她的信任。“文学王国的构建是由一个人的命运、性格、文学功力三个因素构成的。一个作家的文学王国的主要成员是长篇,这是命中注定的,有这个生活,就该他写;命中没有的长篇,硬写是写不出来的,蒋子龙的小说世界是很自然的。”这些体贴之言显示出晋瑜对作家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新潮老头”周有光,还是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的马识途;无论是不到绝顶永不停歇的许渊冲,还是“学术警察”吴小如;无论是像小草更像战士的草婴,还是扎实严谨做学问的冯其庸;无论是织造一番激越浩荡生命气象的徐怀中,还是轻松有趣的“京味儿”作家邓友梅,在晋瑜的笔下,都被书写得栩栩如生。晋瑜的文字娓娓道来,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文学大家的内心世界。
晋瑜为什么能够得到那么多学人和著名作家的认可,我觉得还是与她的人品和学识相关。2005年,她采访我之前读了大量我的作品,她写我的文章题目叫作《作家,谁在关心弱势群体》,我觉得她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内心世界。晋瑜是学者型记者,不论采访谁,都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尊重,这样不但能顺利完成采访,更重要的是采访对象可以对她讲真话。她与当代学人的交往是春风化雨、推心置腹的。她博览群书,思想敏锐,才能洞察当代学人的内心世界;她善解人意,充满爱心,才能给学人带来暖意;她真诚待人,文笔细腻,才能刻画出学人的精神风貌;她治学严谨,观察独特,才能写出大手笔的深度访谈。
《风骨》是一部向当代学人、文坛大家致敬的佳作。晋瑜笔下的主人公基本是老人。我深知能够与真正的学者结成忘年交有多么不易,这需要你踏实勤奋、崇尚学问、严谨治学、不浮躁,有深度和职业敬畏,而这些,舒晋瑜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