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四号楼轶事


■濮端华

这里说的四号楼,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一所军校的营区内,是一栋单身干部宿舍楼。我于1996年毕业留校后入住四号楼,在此度过了5年的快乐时光,见证了不少趣闻轶事,留下了许多温暖记忆。

那时的四号楼,条件实在简陋。单间面积仅有15平方米,勉强能放下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简易橱柜。刚开始连个公用厨房都没有,各家各户只能将煤气灶放在门口的楼道。每天晚上下班后以及双休日,楼道内就会出现一道奇特的炊事景观:各家各户同时上阵,各色菜肴纷纷亮相,各种味道交汇杂糅,整个楼道油烟弥漫,那真是“只闻炒菜声,不见掌勺人”。约半小时后,各家的饭菜都做好了,楼道里才又安静下来。我那时很少做饭,平时吃公共食堂,但左邻右舍常常主动给我盛一碗。我也就盛情难却,吃了不少“碰饭”,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楼友感情。

四号楼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多数年轻干部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子,迈出了成家立业的第一步。住进四号楼的第2年,我也谈了对象,介绍人是我的教研室主任。余主任当年带我去相亲的情形历历在目,他颇有自信地对女孩介绍道:小伙子条件不错,有房、有电、有气、有才,标准的“四有青年”。我心里暗自发笑:所谓“有房”,不就是15平方的公寓房嘛;所谓“有电”,不就是电灯、电话、电扇等日用电器嘛;所谓“有气”,不就是有台煤气灶嘛;至于“有才”,刚刚毕业的新教员,才气又能高到哪里去!我私下里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女孩,也是我现在的爱人,她听后笑得前仰后合。半年后,我和爱人就在四号楼里结了婚,并且把她的户口迁了过来,算是正儿八经在四号楼安了家。婚后这些年,我和爱人常常回忆起那个相亲的场面,内心对余主任充满感激,更为他的乐观、幽默、睿智所折服。

在四号楼,不仅能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而且可以学习到家庭生活的艺术。我刚结婚的那阵子,住在隔壁的陶教导员一有空就对我讲夫妻相处之道。对此,陶教导员有过一堂精彩的“示范课”。那是一天晚上,就听见陶教导员的爱人在楼道里对他大声训斥:白白浪费了一条鱼,以后别做饭了!这是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是陶教导员花十五元买了条鲫鱼,下班后一看爱人还没回来,就自己动手开始红烧,结果火候没掌握好,烧得黢黑,让爱人心疼不已。令人不解的是,陶教导员虽然挨了骂,却对此毫不后悔,反而如释重负。

我曾经听单位营房处的一位助理员介绍:四号楼虽然简陋,却是个出人才的福地。据说,从四号楼里走出过不少将军和教授。我想,这也恰恰印证了那条“琢之磨之,玉汝于成”的古训。正因为四号楼条件艰苦,年轻干部们在这里埋头苦干、发愤图强,才为他们日后的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我20多年的工作经历,最值得回忆和自豪、最感到充实和温暖的时光,还是住在四号楼的那几年:心里有梦,意气风发,心无旁骛,精力充沛,每天读书、写作、备课、讲学,日子过得很踏实,时间用得很饱满。不仅是我,其他不少四号楼的楼友们也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四号楼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出发地,是我们扬帆远航的加油站。它留下了我们的青春记忆,成就了我们的青春梦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