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构建战教耦合育人新格局


■冯  奕

当前,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对接不精准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院校为战育人职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迫切需要打通从院校到部队、从课堂到战场的人才培养链路,加快构建战教耦合育人新格局,强化备战打仗人才供给,推动人才供给侧与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

优化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布局。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是院校办学育人的框架支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关键。要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定位,积极优化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与部队转型、新质战斗力生成、指挥人才培养等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集群,以更加集约、精准的布局提升办学实力。要加强学科群之间的交叉融合,紧盯新域新质力量建设需求,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进一步优化学科研究方向;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及时调整淘汰“过时”教学内容,尤其要把学员第一岗位任职急需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基础打牢。

打造知战晓战的过硬教员队伍。树立“名师必晓于实战”的理念,将通晓作战理论、熟知作战法规、掌握作战需求、了解军事先进技术作为教员队伍基本素质要求,引导教员掌握院校教学力向部队战斗力生成转化的内在规律,精通实战化教学训练的组织实施、讲解示范和检验评估,努力成为善于拨开“战争迷雾”、熟悉现代战争特点、善用信息技术和新域新质力量的打仗型名师,努力让懂实战的名师带出会打仗的高徒。积极为广大教员到重大演训活动、重要武器装备试验一线锻炼提供条件,加大跟研跟训力度,推动教员队伍在军事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积极推荐教员参加部队联演联训、海外军事行动、重大专项任务,通过实战化演训提高其知战晓战能力。

加快新域新质力量前瞻性研究。随着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网络、智能、无人等高新技术和高新装备深刻影响着现代战争的博弈策略、战略设计、作战指导,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参战官兵的科技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应探索建立学科专业前瞻培育、动态调整机制,增加无人作战、军事智能、生物安全等新专业,积极抢占未来人才竞争制高点。打造有利于创新的平台、环境和机制,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大力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实现多出成果与多出人才的良性互动,提升采取“军事+”“科技+”等方式改造传统学科的能力。通过组织军事智能、无人作战等新域新质方向研究,举办高水平军事学术讲座,推动军事领域新理论、新战法、新训法、新技术、新装备进入课堂教学。

构建人才互通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应常态化建立地方人才聘用和引进机制,加大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提前锁定引进高水平人才力度。进一步拓展军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规模,建立成熟完善的专家互聘、访学交流、学科资源共享、科研平台共用、教研创新合作等制度机制,为教员搭建长期稳定融合式培养平台。按照需求牵引、突出重点、专业对口、学用相长的原则,定期安排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或跟训见学,及时把部队建设、作战训练、装备发展最新成果引入课堂,牵引课堂精准对接战场,提升晓战教战能力。聘请军地高水平专家、部队一线指挥员、技术骨干定期到院校授课交流、担任客座教授,不断提升军队院校对外人才交流水平。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