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这是对青年科技人员提出的殷切期望,必将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强军、创新报国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如同这诗中幼笋一样,科技人才也有一个精力充沛、才华横溢、价值突显的最佳创造年龄区。研究表明,科学家作出贡献的最佳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峰值年龄在37岁左右。这启示我们,取才之道,贵在“用人当其时,用人当其壮”,要在科技人才年富力强、才华鼎盛之时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高峰期挑大梁、当主角。
矫正“选才”的偏见。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院士曾说:“我搞激光照排的时候,二三十岁,脑子最好用,新点子最多,是创造力的高峰期,但是人家不承认我。现在70多岁了,却给我这么多头衔。可是,我已经不在一线干了,难有作为了,愧不敢当了……”这些话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结合实际看,少数单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偏见仍未消除:有的反感他们脾气倔、爱较真,有的嫌他们肩膀嫩、担不起……不难看出,矫正“选才”偏见,需要树立辩证的人才观。“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各级领导和机关只有成为慧眼识才的“伯乐”,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开贤路、爱才惜才,把那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才能进一步汇聚起助推发展的强大合力。
规划“育才”的路径。一位人才管理专家说:“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来看守,而应该把人才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该设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流向。”青年科技人才就像一条富有活力的河流,而管理流速流向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才优势蓄积起来、人才素质提高上来、人才活力迸发出来。因此,要赋予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技术自主权和决策权,努力实现“早压担子早当家”;建立健全送学进修路径,让青年科技人才在视野拓展和知识迭代中提升思维层次、淬炼思维模式。通过支持人才的合理流动、保证人才的重点流动、控制人才的任意流动,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的各条“河流”早日汇入科技强军的海洋。
打造“用才”的机制。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青年科技人才每前进一步,都像是在过高山、攀险峰,对于他们怕失误、怕失败的心理,要秉持理解、包容的态度,需要在“出发”前就建立健全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帮助他们减压释能、轻装上阵。对于那些敢冲锋、贡献大的“领军型”青年科技人才,科学评价机制一定要“跑”在前头,确保一分成绩获得一分评价,十分付出得到十分肯定;对于那些经验少、潜质好的“潜力型”青年科技人才,要建立持续育苗机制,帮助其早日成长成才;而对于那些新奇点子多、“不走寻常路”的“黑马型”青年科技人才,则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其充足时间、空间及条件,让他们充分迸发创新创造火花、释放聪明才智。
(作者单位:海军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