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科技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奉行实用至上理念 发展过程一波三折

KF-21战机面面观


■杨王诗剑

今年7月,韩国自研战机KF-21原型机完成首飞,向着国防工业自主化迈进了一大步。韩国防卫事业厅宣布,韩国将借此跻身少数几个拥有先进超音速战斗机的国家行列。

此次首飞,意义有没有那么重大我们姑且不论,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韩国在与美国貌合神离的博弈中又取得了一次胜利。众所周知,从韩国开始自研FA-50轻型战斗机时起,美国就为韩国航空工业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持。此后,韩国着手研制KF-21战机,美国又转让了大量核心技术。但是,看似“丰满”的技术转让之中,也有其现实的“骨感”之处。在多项关键技术上,无论韩国怎么“做工作”,美国仍然用连连说“不”卡住了韩国的“脖子”。因此,如今的KF-21战机还不是韩国所企盼的“理想中的样子”。一方面有限扶持盟友替自身分担压力,另一方面对盟友尖端武器的发展进行遏制以加强对其控制,美国的“小算盘”在KF-21战机研制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各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使KF-21战机的研发注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当下评论KF-21战机的未来性能表现还为时过早,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在该战机研发中体现出的核心理念——实用至上。

妥协与坚持相互角力的产物

KF-21战机源于KF-X“韩国未来战斗机”项目。该项目旨在研制一款性能比F-16战机优异的战机,来取代韩国空军现役的200多架F-4E、F-5E战机。这些20世纪70至80年代服役的战机已不能满足韩国空军的作战需求,日益老化的机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尽管KF-X项目早在2001年就已提出,但直到2010年才确定了研发目标,即研制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双发中型战斗机。在规划阶段,韩国相关方面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技术无法自主。同时,考虑到本国航空工业实力有限,项目存在较大风险,为了尽快实现装备换代,韩国从一开始就积极对外寻求合作。

在分担研发资金压力方面,韩国宣布KF-X项目采取与他国联合研发的模式,吸引了印尼和土耳其两个国家参与其中。后来,土耳其方面因项目主导权问题与韩方产生分歧而退出,印尼成为该项目的唯一合作伙伴。2010年,双方签署协议,约定印尼分担20%的研制费用,并采购50架战机,由印尼宇航工业公司派出约100名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和制造。

在争取技术支持方面,韩国找到了长期合作伙伴——美国洛·马公司。该公司是F-16、F-35A战机的制造商,还曾经帮助KF-21的总承包商——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发了T-50教练机。不过,美国显然不会允许盟友研制出比肩F-35的先进战机。因此,对韩国提出的包括25项核心技术在内的清单,美国有关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查,甚至一度要求韩国停止KF-X项目,转而购买F-15战机来弥补老旧战机退役形成的战斗力空白。在韩国政府坚持下,美国最终同意洛·马公司转让21项技术,至关重要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光电瞄准吊舱、射频干扰机4项技术则被禁止出口。

可见,为先解决先进战机的“有无问题”,韩国在研发独立性上做了妥协,而在项目主导权、自研还是外购战机等问题上,韩国则没有退让。回过头看,KF-21战机研发可谓一波三折。然而,正是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务实态度,对KF-X项目的持续推进、KF-21战机的首飞起到关键作用。

采用渐进方式向五代机发展

从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披露的数据看,KF-21战机采用两台F414-GE-400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最大起飞重量25吨左右,最大载荷7.65吨,转场航程2000多千米,战技指标总体上介于F-15和F-16战机之间,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然而,KF-21战机最受关注也最能体现出新研战机优越性的隐身能力却广受质疑。

首先,其未经严格的风洞试验。航空制造业领域有这么一句话:好飞机都是吹出来的。在现代战机研制中,大型风洞测试环节必不可少。韩国显然缺少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储备。或许正因为这样,韩国后来选择了基于成熟设计的隐身气动布局方案。于是,便有了KF-21战机“从前面看像F-35、从后面看像F-22”的外形。尽管有外国公司的“帮带”,但由于缺少大量风洞试验,KF-21战机的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恐怕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其次,机体细节未进行隐身处理。从首飞的KF-21原型机看,无论是雷达罩和机体表面的各种舱口盖,还是发动机进气道,抑或是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敌我识别天线等机载电子设备,都未进行隐身处理。

再次,缺少内置弹舱。作为隐身战机的标配,内置弹舱对降低战机雷达反射面积具有重要作用,而KF-21战机至少现阶段“忽略”了这一点。从一开始,KF-21战机采用的就是外挂武器设计,共有10个武器外挂点,其中机腹4个挂架采用了半埋式设计。

事实上,韩国也表示,因为技术原因不得不暂时放弃了部分隐身能力。当前该战机的重点,很可能是先在态势感知能力等“软实力”上追平五代机,达到国际主流“四代+”战机的作战性能,后续再加以改进。

按照规划,刚完成首飞的KF-21原型机是项目第一阶段的产品;第二阶段的战机据称将使用机腹内置弹舱,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第三阶段的战机则将追平F-35战机的隐身水平,形成“完全的第五代战机”。这种渐进式的发展思路,也体现在KF-21战机的采购安排上,韩国空军计划在2028年左右采购40架KF-21,至2030年接收120架该型战机。

在质疑声中完成首飞

外界对KF-21战机的质疑不限于战机自身性能,其研发的合理性也一度被打上了问号。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F-35战机产能提速、俄罗斯推出经济实用版五代机苏-75,五代机已呈现出扩散趋势。军事强国纷纷启动六代机研发,比如美国的“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英国的“暴风”战斗机、法德西联合研制的“下一代空战系统”等。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依然推进KF-21这个“准五代机”项目,是否意味着首飞即落后?答案当然不是简单的“是”或者“否”,其背后是相对务实的研判和有利长远的考量。

一方面,对韩国而言,担忧半岛局势恶化、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是其最关注的问题。这些年,韩国空军持续推进装备现代化,包括对160多架F-16战机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使其达到Block70标准;在已经服役40架F-35A战机基础上又追购了20架;加上51架F-15K和50架国产FA-50轻型战斗机,其机队规模已经不小。唯一的短板就是存量的F-4E、F-5E战机挤占了大量先进战机的编制。未来,KF-21战机服役后,这一局面将得到有效改观。

另一方面,六代机毕竟只是少数军事强国在探索,其技术路径和标准不一,研制成本高企,短期内普及绝无可能。在此背景下,五代机依然并将长期位居战斗机图谱的顶端。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国家难以大规模采购,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五代机与三代、四代机混搭,将是各国航空兵的普遍选择。这也是许多国家纷纷对现有四代机进行升级,或者竞相推出“准五代机”项目的原因。KF-21战机在此时推出,显然具有一定长期价值。

试图借自研与外贸催生出新款

在战机研发上的务实态度,已使韩国取得一定领先优势。综观印度、土耳其、日本等已经公布五代机研制计划并正在推进的国家,韩国最先实现了项目落地。对于一个军用航空工业底子相对较薄的国家来说,能够推动国产先进战机顺利从图纸上走进现实,同韩国长期以来对国防工业自主化的重视密切相关。

引进F-5E战机时,韩国就采取了“市场换进步”的策略来发展军用航空工业,或争取在本土组装产品,或促成武器出售方转让技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用国产装备研发项目牵引核心技术攻关,逐步积累起高端武器装备的研发经验。比如,美国拒绝为KF-X项目转让机载相控阵雷达技术后,韩国国防科学研究院与韩华系统公司启动了专为KF-21研发的雷达项目,并在2020年宣告研制成功。目前,KF-21战机的国产化率已达到65%。

建立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需要巨量资金投入,通过军贸回笼资金反哺国防建设,是被韩国一再证明行之有效的道路。许多韩制装备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外贸需求,并且在推销时出手颇为大方。比如,在向土耳其出售K-9自行火炮时,韩国附赠了一条汽车生产线。为将K-2主战坦克出口至挪威、波兰等国,韩国甚至专门研发了一款K-2的外贸版本K-2PL。

KF-21战机的用户显然不会只定位为韩国、印尼两国空军。对无法获得先进五代机或者无法承受其高昂研发费用的国家来说,KF-21战机也有可能被列为选项之一。

一旦KF-21战机销量增加,对其进行改进从而催生出新款,也就有了可能。随着这种“小步快跑”持续下去,韩国拥有“完全体”的KF-21战机也许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图片制作:阳 明

本版投稿邮箱:jfjbbqdg@163.com

图①②③均为韩国KF-21原型机。资料图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