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精准滴灌在官兵心坎、浸润官兵心田,是很多政治教员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做好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00后、大学生等新鲜血液涌入火热军营,给部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动力。与此同时,他们具有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审美新潮等特点,也在影响和改变着军营。
某部曾做过一次关于“网络热词知多少”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这些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官兵对网络新媒体的感知程度、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超上几代人,生活中“机不离手”、交流时“网不离口”,已成为他们的独特标签。由此衍生出的官兵思想问题习惯依靠网络排解、内心诉求日趋多元多样等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质效,倒逼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式升级创新。
因人因时而变,方能大有作为。当青年官兵习惯在朋友圈分享心情、抒怀吐槽时,一线带兵人如果仅停留在小小一方课堂上开展教育,官兵怎能感同身受?当身边战友都在使用网络语言沟通交流、侃侃而谈时,政治教员倘若仍固守旧的语境语态,官兵又怎能学深悟透?因此,只有善于把握时代特点,紧跟时代潮流,与官兵思想同频共振,把弘扬社会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的大道理、实道理、硬道理用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触手可及的故事展现出来,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感化人的效果。
把准官兵思想脉搏,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官兵想什么,教育就要突出什么、侧重什么;官兵在意什么,教育就要直指什么、解决什么。“大水漫灌”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青年官兵的教育需求,因为道理讲不到心坎里,官兵就很难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政治教员在备课授课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官兵思想动态,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和组织功能,让问题浮出水面、给教育树好靶标,跟进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才能推动教育入脑入心、启迪灵魂。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落脚点是解开思想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充分尊重教育主体的感受和体验,从受众需求出发优化教育模式、遴选教育内容,才能避免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无动于衷的尴尬局面,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