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语出《朱子语类》。原文中,朱熹的弟子问:“敬何以用工?”朱熹回道:“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意思是说,人如果于里没有非分之想,在外没有失礼之举,同时做到这两点,便是“敬”了。
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自古以来就是先贤修身处世之道。“君子慎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这些古训都告诫党员干部,要常破“心中贼”,始终坚守初心、慎独慎微,通过自我“评之、省之、改之”,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
敢于揭短亮丑、自我批评,是破“心中贼”的关键所在。“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周恩来同志在为《团结》撰写创刊词时,开头引用了“吾日三省吾身”,将其视为“个人修养的最好规范”,强调这种“反省功夫”对个人和政党都大有益处。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自我批评,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刀口向内、刮骨疗毒,是荡涤一切脏东西的锐利武器,能够促使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一位作家曾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获得这种胜利的前提,就是直抵人心、刀锋见骨的自省与剖析。
破“心中贼”,更应该做到讲真话、听真话。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常态,敢于当面和唐太宗争论,成为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对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习主席曾引用这个典故告诫全党同志:“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唯有营造敢讲真话、愿听真话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敢于照镜子自我揭短、主动亮丑,在红脸、出汗、排毒中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古语云:“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说到底是内因决定外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党员干部要对自己“动真格”“敢揭疤”,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断增强自我揭短的诚意和勇气,正确看待并有效解决自身的积弊陋习,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作者单位:武警广西总队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