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是一位以写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短小精悍、结构严谨,善于截取典型的生活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小游击队员》《路标》等都是他创作的优秀作品。
短篇小说《党费》是他的经典名作,于1954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这篇仅7000多字的作品曾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在几代人的心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8年,《党费》被拍摄成电影《党的女儿》,作品进一步深入到人民之中,扩大了影响力。这篇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可称得上是一篇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
《党费》之所以能够成为红色经典之作,与作品题材的选择关系密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但反映这段历史的文学作品并不多,王愿坚的《党费》恰恰是较早描写这一时期根据地军民在艰苦卓绝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小说,展现出作者在表现革命历史和战争题材创作中独到的眼光,也正好弥补了文学对这段重要革命历史时期创作与表现上的空白。
小说通过描写从事地下工作的女共产党员黄新缴纳一份特殊的党费和为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塑造了在革命斗争处于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克服一切困难支援游击队、保护党费的女地下党员的英雄形象,发掘出革命先烈身上的精神内涵。作品虽然是以战争为背景,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凶险恶劣,而是在严峻的场景中,用朴素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讲述中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作品通过新颖的立意和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捕捉人物性格中的闪光点,进而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同时也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选取了一筐咸菜作为特殊的党费,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篇,展开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描写,细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特点。咸菜作为一份特殊的党费,黄新把它看得比生命还宝贵,这就是一个平凡女共产党员身上散发着的耀眼的英雄光辉。黄新追求革命理想,带头送自由结婚的丈夫参加了红军;她机智灵活,想出用咸菜给山上部队带盐的办法;她乐观自信,对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充满信心;她忠诚于党,将丈夫留给自己的两块银洋作为党费交给组织。这是一个普通女地下党员对党最质朴、最纯粹、最真诚的情感。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掩护同志,从而保证了党组织工作的正常进行。主人公这一系列的感人故事,表现出一个普通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贞,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小说构思巧妙,倒叙的艺术形式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使整个故事读起来引人入胜。同时,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氛围,也拉近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以回忆的方式展开故事,也突显了小说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作品集中描写了“我”与黄新两次见面,以及她两次交党费的过程,既串联了故事,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又达到间接衬托人物性格的效果,使得黄新这个人物形象通过“我”所观察到的一幅幅感人场景展现出来。
阅读《党费》可以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加了解革命前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历程,受到他们崇高品质的熏陶,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这篇作品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遗忘,甚至常常被人们说起,就是因为它本身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具有现实意义,这使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们砥砺前行中的宝贵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