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概念验证,是运用实兵与虚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手段,对作战概念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的检验分析,是工程化设计作战概念的关键步骤,也是推动作战概念实践应用的重要前提。在实施作战概念验证时,一定要把验什么、怎么验、用什么验等基本问题搞清楚,确保作战概念开发工作高效开展。
准确把握作战概念验证的内容要求
作战概念是针对未来军事问题的系列解决方案,作战概念验证的目的是对这一解决方案核心内容进行评估,查找问题差距,持续优化完善。作战概念具有很强的体系性,不同层次作战概念验证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通常,作战概念验证包括以下内容:
概念提炼的核心作战思想。作战概念是在预测军事问题、分析优劣条件、透析机理原理、研究制胜策略等基础上,着眼未来科技发展及战争形态演进,总结提炼先进作战理念形成的。作战概念的基本内涵、运行机理、关键作战行动等,都是作战思想的具体体现。核心作战思想是作战概念的纲,制约着作战概念的其他各项要素,因而也是作战概念验证的主要内容。
概念设计的力量编组模式。作战概念针对不同方向、不同任务、不同行动,对各种作战力量编组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提出最优力量编组方案。力量运用模式决定部队组织形态、编制装备等,是作战力量建设的依据,需要通过概念验证进行优化完善。
概念提出的关键能力需求。作战概念进入实践应用需要足够的能力支撑,因此概念开发通常会着眼未来作战,论证提出关键能力需求,为概念转化应用提供条件。作战概念验证要将能力需求进行分解,形成作战体系需求,并进行充分检验论证。
概念应用的战法打法保法。作战概念是一个体系,不论是核心作战概念还是军种作战概念的应用,都需要针对不同方向、不同领域,以及战役战术各层级进行作战设计,形成与之对应的战法、打法及保法。概念验证必须将这些成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体系性设计和系统验证,才能得出全面、科学的结论。
科学设计作战概念验证的基本流程
作战概念的理论成果难以直接进行验证,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将其转化为可供验证的相关条件,通过作战活动的模拟或演练,获取数据信息,从而进行分析评估。基于这一逻辑思路,可将作战概念验证基本流程设计如下:
概念验证设计。主要包括作战设计和体系设计。作战设计,是以作战概念设想的未来作战对手、作战概念的核心作战思想,以及作战概念应用的战法打法保法为依据,构设概念验证的典型作战场景和典型作战行动,为概念验证提供“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的方案输入,基本表现形式是作战概念验证的作战想定、方案计划等。体系设计,是以作战概念提出的力量编组模式、关键能力需求,以及支撑性关键技术为依据,设计基于典型编制和典型装备的力量体系、指挥体系和保障体系,为概念验证明确“用什么打仗”的问题,基本表现形式是作战概念验证对抗双方编制装备及作战编成等。
概念验证实施。利用仿真实验系统或结合部队训练演习,运用概念验证设计的典型部队、典型作战场景和典型作战方案,以体系对抗为主要方式,组织专项或综合推演,并实时采集整理作战行动、火力毁伤、作战消耗等相关数据,为验证评估分析提供基本依据。
概念验证评估。以验证数据为依据、以作战效能和体系贡献率为基本评价指标,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如判断为验证方案设计的问题,则对作战设计、体系设计进行优化完善后重新实施验证;如判断为作战概念本身的问题,则反馈到概念开发环节,对概念的作战理念和能力需求进行优化调整,迭代验证完善直到作战概念合理可行。
创新运用作战概念验证的方法手段
作战概念是针对未来的作战设计,概念验证没有现实的部队和装备可供使用,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模拟仿真技术,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创新设计以模拟仿真为主、实兵演练为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手段,为作战概念验证提供条件支撑。
开发概念验证系统。依托作战实验系统组织作战概念评估,具有组织协调便利、耗费资源较少、干扰因素可控、可以反复进行等优点。应以现有作战实验系统为基础,基于作战概念验证特殊需要,构建支撑作战概念运用的仿真模型和数据资源体系,增加概念模型转化、验证方案生成、验证成果演示、验证分析评估、验证过程管理等系统功能,形成能够开展“人不在回路”、大样本自主推演的作战概念验证系统,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作战概念验证需求。
完善兵棋推演系统。与作战实验系统相比,兵棋系统具有“人在回路”参与度高、按回合组织灵活性好、对接装备实战性强等特点,更能发挥人员在作战概念验证中的能动作用。应将各类兵棋系统进行整合,形成涵盖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级的兵棋体系;拓展兵棋系统的概念验证相关数据模型和演示、分析等系统功能,使兵棋系统成为作战概念验证的重要手段。
用好部队实兵演练。充分利用部队实兵演习训练活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验证部队,依托模拟交战系统,按照作战概念验证设计方案,采取“实设实侦、实打实破”或“战场位移、等距等效”等方式,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组织“虚实结合”的作战概念专项演练验证。实兵演练验证结果虽然直观、可信,但无法真实使用概念涉及的未来新型装备,因此作为一种辅助验证手段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