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军廿余载,扎根基层,将最美的青春献给军营。“装备通”“多面手”“兵专家”,他们身怀绝技,是各自岗位的个中翘楚。近日,第73集团军组织了一场线上故事会,3名来自基层的二级军士长,在屏幕前和新兵们分享成长经历,畅谈军旅感悟。
强军召唤奋斗者,成功偏爱追梦人。品读他们在军营摸爬滚打的成长经历,我们感受到的是研战谋战为打赢的不懈追求和勇挑重担打头阵的使命担当。希望他们的故事能激励年轻官兵扎根军营、建功军营,在军旅路上拼搏向前。
琢磨是我的最大爱好
■第73集团军某旅教导队区队长 许冠进
在旅里,大家都叫我“老许班长”。但在我心里,无论身在战斗班排还是教学岗位,我都只是一个比其他人更爱琢磨的老兵。
时至今日,我还常会想起23年前到连队报到的场景。班长问我:“你的目标是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大声回答:“报告班长,我想成为一名‘神枪手’!”
怀揣这个梦想,我刻苦训练,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连队最年轻的战斗班长。满怀信心的我,主动报名参加旅队尖子比武。然而,比赛结束,我仅获得第3名。那晚,我在连队荣誉室待了很久。注视着前辈们赢得的一面面荣誉旗,愧疚之情涌上我的心头,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要想圆梦,必须想方设法超越自己。”我不断加大训练强度,加班加点练习据枪、瞄准等技巧。一段时间过后,进步却并不明显。问题出在哪里?我发现,虽然我的训练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却没有及时复盘,没有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我开始仔细琢磨,积累经验。射击训练结束后,我拿起一张张靶纸记下弹着点,思考如何在下一轮让子弹更靠近靶心。从肩窝到胸口再到锁骨,我根据射击成绩一点点调整射击动作,射击精度也越来越高。
精“打”细“算”不止步。2005年,我在集团军比武中夺冠,被原南京军区评为“神枪手”。由于我爱琢磨,同年某新型枪挂榴弹发射器配发旅队,领导第一时间将我安排到研究小组开展课目攻关。几个月后,只有初中学历的我,和战友们研究出一款“榴弹发射器冷校镜”,还编写出相关教材。
2009年,当兵的第10个年头,我成为教导队一名教员。我一直在思索,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队员们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本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今年预提指挥士官集训结束的那天晚上,战士小潘悄悄找到我说:“老许班长,别看你对我们要求严,大家都服气!”彻夜长谈后我才知道,当我这个40岁的老班长每次参加5公里武装越野时还在思考如何科学增加负重,参加比武竞赛时还在琢磨怎样突破纪录,都被这些年轻战友看在眼里,让他们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能打赢的兵。
有颗爱琢磨的心,挺好!
(整理:陈 军)
坦克是我的“铁兄弟”
■第73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支援保障连技师 李恒昌
当兵23年,要问哪位“战友”陪伴我的时间最长,坦克当之无愧。
初识这些“铁哥们”,是新兵时班长带我们到车库参观。一排排威猛、霸气的坦克,仿佛待检阅的士兵。听班长说,驾驶坦克还可以在海上作战,我的脑海里顿时浮想联翩,想象着有朝一日驾驶战车在海上“驰骋”。
下连后,我主动选择了坦克驾驶专业。没想到,没多久我就遇到一个大难题——装卸电瓶。坦克电瓶有几十公斤重,驾驶舱内空间狭小,装卸电瓶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这让身材瘦小的我一下犯了难,急得直冒汗。班长手把手教我操作技巧,我用毛巾蒙住眼睛一遍遍练习,动作越来越娴熟。后来,我在全连组织的装卸电瓶比武中取得第一名,下连3个月就顺利取得驾驶等级证。
不久后,我来到朝思暮想的海训场。可第一次海上驾驶训练,就把我打回“原形”。陆上驾驶毫无压力的我,到了海上却束手无策,坦克像个“醉汉”一样左旋右转。
为什么在陆地和海上驾驶坦克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我跟在老兵身后请教,在实车驾驶中体会不同海况和速度下需要把握的提前量,以及控制油门和转向的最佳时机。一次次踏浪蹈海,我终于成为连队首个驾驶坦克上登陆舰的新兵。
一次演习中,我在检查装备时听到战车发动机有异响,发现发动机有一个不起眼的零件有了裂痕。我开始留心发动机的声响,听到丁点异常就及时检查,逐渐听懂坦克的“声音”,从各项操作产生的异响判断发动机存在何种故障。积累一些经验后,我又开始闻坦克的“味道”,学会通过油烟味分辨油路电路的运转状态。
从刚入伍时的“门外汉”,到现在成为战友口中兼具驾驶、修理技能的“大拿”,每当有人向我讨教成功的秘诀,我总会说:“对待装备要像对待兄弟一样,只有用心了解它、认识它,它才会完美配合你,做到‘人车合一’。”
(整理:范晓明)
军人是永不退缩的人
■第73集团军某旅某雷达站站长 徐三球
刚下连时,赶上单位执行国防光缆抢修任务。几天下来,我的手上就磨出大大小小的血泡。血泡破了来不及处理,我就在裤腿上抹两把继续干。任务圆满完成,我的表现被大家看在眼里。
“让你当班长,能不能干?”老连长梁唯一找到我。
“能!”至今,我都记得一股热血窜上太阳穴的感觉。
热血难凉,难题却摆在眼前:列兵当班长,手下一大半都是老兵,怎么才能服众?思来想去,我告诉自己:“不能退缩,资历不够,实力说话!”
于是,训练工作中遇到老兵“不服气”,我就专挑他们的拿手课目“下战书”。刚开始输多赢少,哪个课目输了,我就针对性地加练加训,一次次“卷土重来”。
掏厕所、通水沟,脏活累活我第一个干;各项考核、险难课目,面对挑战我第一个上……渐渐地,我的努力打动了班里的老兵,全班上下拧成一股绳。那年年底,我们班拿下集团军专业集训总评第一名。
在班长这个岗位上干得越久,对带兵的体悟越深。时过境迁,回想当年的自己,兵龄最短的人站在排头,不就是靠那股子冲劲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吗?
当好班长,以身作则;当好战士,勇往直前。2012年的一次对抗演习中,连续三四天通宵作业后,我发起高烧。可“战斗”仍在继续,我发现雷达的目标数据和参照物对比误差较大,必须第一时间维修。
在雷达开机状态下近距离接触高功率天线有较大风险。但“战况”胶着,万一指挥所因为雷达盲区错失战机,后果不堪设想。不顾战友的劝阻,我爬上车顶检修天线。
短短半小时里,我的脑袋越来越沉,胃里一阵阵翻涌……故障排除完毕,我从车顶摔了下来,被战友扶住后瘫倒在地呕吐不止。可正是靠着雷达站捕获的60多个“敌目标”,单位精准实施火力打击,赢得演习胜利。
获得了荣誉,我却觉得有些“后怕”:如果当时因为伤病倒下,如果当时心里产生畏惧,如果当时故障没有解决……每一个“如果”,都意味着战斗可能失利,在未来战场可能付出血的代价。只有在千锤百炼中锻造过硬能力,才能换回那一瞬间的不退缩。
为了永不退缩,我不断发起新的冲锋。炮手、炮长、侦察、测地……我主动向其他专业“大拿”学习。有时,我也会听到一些议论:“老徐班长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跑到咱们这里当‘新兵’?”
强军号角在召唤,我没有理由停下脚步。随着编制体制调整、装备更新换代,作为祖国空防的“千里眼”,我们忠诚地凝望着祖国的天空,一刻也不松懈。
(整理:杨烨鋆)
图①:许冠进正在讲解班组战术训练动作要领。李军摄
图②:徐三球对雷达车进行检修维护。宋凯琦摄
图③:李恒昌在坦克驾驶舱内操作装备。李云鹏摄
制图: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