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处长王道彬——

在信息化战场奋楫逐浪


■本报记者 郭丰宽 范离 特约记者 杨晓波

王道彬近照。曾涛摄

西北演兵场,火力密织、电波纵横,一场联合战役演习激战正酣。

指挥所内,陆、空多维战场态势信息随作战进程同步生成、一网显示。一条从指挥所到任务部队、单兵及武器平台的指挥信息链路贯通始终,为联合作战指挥提供可靠支撑。

“一网打尽”诸军兵种战情态势的背后,凝聚着王道彬和战友们创新攻关的心血。作为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处长,王道彬始终在信息化战场奋楫逐浪。

战区成立之初,深耕信息领域多年的王道彬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越来越扁平化,构建一个指挥员直通单兵、单平台的指挥系统是大势所趋。

这类系统要建成什么样子?达到何种效果?当时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为此,王道彬一头扎进训练场,与特战队员一起训练并组织技术人员观摩演习。他和同事们废寝忘食研讨攻关,梳理相关特情。

历经大半年努力,攻关团队终于收获成果。很快,一套小型化、集成化的单兵综合信息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实战化训练考核检验。

“我们指挥保障的供给侧,要与部队练兵备战的需求侧保持同频共振。”王道彬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随着战区演训任务不断拓展,他又将目光转向某信息系统升级这一课题。

王道彬带领团队日夜奋战,连续200多天与军地专家反复对接需求、设计功能、试用改进。最后,研制升级的某任务指挥信息系统,成功把以往各军兵种相对独立的专业系统整合为一,打通了指挥所到任务部队、单兵及武器平台的指挥信息链路。该成果被推广。

战场是检验成果的试金石。在去年举行的一场联合战役演习中,依托该系统的有效支撑,指挥链路贯通空地,多军兵种末端实现精确指挥。某空中突击力量转场千余公里,直接投入战场,特战队员多路索降直插“敌”指挥阵地。

从追求联得通到实现可视化、实时化,在王道彬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今天演兵场上的“千里眼”看得更远,“顺风耳”听得更清。

“战场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多解决一个作战问题,我们离打赢就会更近一步。”使命催征,王道彬如今把“全时备战、随时能战、创新谋战、一击胜战”作为奋进方向,不断探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