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飘扬,荣光闪耀。2019年10月1日,雄伟的天安门,宽阔的长安街,滚滚铁流簇拥着一片鲜红,由5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百面荣誉战旗组成的战旗方队整齐列阵,以昂扬面貌和恢宏气势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阻击战英雄团”“白刃格斗英雄连”“杨根思连”“黄继光英雄连”……100面荣誉战旗,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征程中走来,于硝烟四起的战火洗礼中挺立,在强军兴军的时代征程上飘扬。每一面叱咤风云的战旗,都写满了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血荣光,记录着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一路牺牲、一路凯歌的艰辛历程。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南昌起义时,我军打出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毛泽东同志经过实地调查,坚决主张:“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几经周折,以“镰刀斧头”为图案的第一面军旗诞生了。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当时,秋收起义部队赶制了100面军旗和1000多枚红袖章,但远远不够。一些士兵自发用红领巾代替,与军旗呼应,并传唱一首歌谣:“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信仰的底色。从这一刻开始,战旗上就写下了从不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的铮铮誓言,就流淌着人民军队从哪里来、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红色血脉。
战旗,浸透着烈士的鲜血,书写着战士的赤诚。95年风雨兼程,95年征途如虹,万千将士为了捍卫战旗的尊严,宁可冻成“不动的冰雕”,也要化身成钉、坚守阵地;宁可成为“移动的原木”,也要勇往直前、血战到底。第一面军旗的设计者何长工常常对人说:“我们当时要打仗之前,互相之间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告诉我的老母亲,你儿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牺牲了’。另外一句话是‘胜利之后,在烈士纪念册上给我登记一个名字’。”
战旗,是一支军队的历史,也是一支军队的灵魂。每一面战旗的背后,都有一种铁血精神在闪耀。或是“血脉红、思想红、刺刀红,猛打猛攻、首冲敌阵”的红色基因,或是“猛、狠、拼、犟”的攻坚意志,或是“英勇、顽强、鏖战、坚守”的英雄气概。上甘岭战役中,597.9高地上,志愿军某部八连在断粮缺水的绝境中,浴血奋战43天,坚守坑道14昼夜,歼灭敌人1700余名,最终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主峰,创造了世界阵地防御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战旗,扛在战士肩上,挺在战士心中。战旗是部队的骄傲,是官兵前进的方向。战旗在,信仰就在,精神就在,力量就在。“任它风来刮、雨来打,任它雪来压、雷来炸,战士依旧迎朝阳,战歌依旧唱芳华,战旗依旧美如画。”烈士王建川在给母亲的一首诗中写道:“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天津战役中,旗手王玉龙用头和右手死死顶住战旗,像雕像一样屹立在天津城头。一位记者这样回忆当时的场景:“他的腿被打断了,跪在那里,人倒红旗不倒;胳膊又被打折了,他便用头顶着……”
战旗,是方向、荣誉和精神的象征,是血性、勇敢和胜利的标志。战旗猎猎,所向披靡,“横扫千军如卷席”;一路前行,势不可挡,“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各部门的领导审定八一军旗的标准样旗。仰望军旗迎风招展,毛泽东同志感慨地说:“将来要在发布命令时写上,军旗表示自八一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大地,普照全国!”
战旗所指,军心所向。战,向死而生,安不忘危;旗,承载荣誉,标定方向。从“山下旌旗在望”到“风展红旗如画”;从“红旗漫卷西风”,到“妙香山上战旗妍”……人民军队高擎铁血战旗,一往无前、战无不胜,高扬起万里长征这条“地球上的红飘带”,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60万胜80万”的淮海战役奇迹,把抗美援朝战争打成了美国人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留下了一个个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辉煌胜利。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鸣镝声声催征,风展军旗如画。强军兴军新征程上,接过血染的战旗,不是简单的传递,而是血脉的赓续。我们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锤炼打赢本领,风雨无阻、砥砺奋进,用忠诚、奋斗和担当为战旗添光彩、为强军作贡献。
(作者单位:第81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