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保障质效


■曹炳华

联合作战指挥保障是联合作战指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加速演进,迫切要求加快创新联合作战指挥保障理论。

以智能赋能为指挥活动营造新环境。指挥活动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必然会受到其他指挥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受具体的指挥环境影响在下降,而受虚拟的指挥环境影响却在上升。纵观各指挥活动环节,要实现对智能化联合作战的有效指挥,客观上要求指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智能因素,否则将无法适应未来联合作战对指挥的要求。这些智能因素的来源,就是指挥保障营造的指挥环境生态,包括计算环境、数据环境、算法环境、认知环境等。未来的联合作战指挥,客观上要求指挥手段实现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跃升,以能够更高效地处理信息、更好地理解战场态势、更智能地实施决策,并且能够随着作战进程的发展,动态地调整任务规划,实时地进行协调控制,准确地进行作战评估。

以算法驱动加速指挥活动闭环循环。指挥过程是由一系列指挥活动环节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合而成的整体,每一个环节的响应速度都将影响整个指挥过程的循环速度。根据OODA理论,通过加快己方指挥活动循环速度,影响甚至打断敌方指挥过程,可以使之长期陷入“侦察-判断”的死循环而无法形成“决心部署”,进而也就无法采取有效行动,最终取得对敌作战胜势。据此,当智能化指挥保障作用于指挥活动中时,将有助于提升己方指挥活动环节的响应速度和质量,在整体上加速指挥活动闭环的形成。近年来,外军提出的“马赛克战”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能够随着战场态势的迅速变化而快速响应的、以决策为中心的指挥控制模式,通过“快吃慢”形成对对手的非对称优势。

以学习驱动提升指挥主体的适应能力。深入分析指挥活动的整个流程,可以发现作战指挥主体通过一次次“定下新的决心”,在评估中不断反思总结,从而获得更多关于作战指挥的经验、直觉和悟性。当再次面对新的战场态势时,其适应能力相比于以往得到进一步增强。从人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一角度进行区分,上述过程是由人类自身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知识的更新。未来作战,人工智能融入指挥流程,借助于指挥保障提供的数据、算法和模型,通过机器的自学习和自成长,指挥主体将有可能快捷、高效地从大量战场数据和战例中获得超出人类智能范围以外的知识和规则,利用这些知识规则指导作战将有利于增强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从而对敌形成在智能方面的非对称优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