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部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会上,一个单位的“共情式”教育引发大家热议。这种教育方式坚持同理心思维,很容易与官兵达成思想共识,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凝聚共识,使官兵思想和行动一致起来,共同推进练兵备战各项工作。而要取得共识,不能仅靠权力因素,还要带兵人多些共情。共情,即同感、同理心,运用的是换位思考,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只有多站在官兵的角度上思考时代问题、设计教育话题、回答重大命题,才能把道理讲到官兵的心坎上,进而统一官兵思想,增进意志力量。如果不能充分感知教育对象的成长环境,总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想问题,总是拿自己当年那一套说事,就不可能赢得官兵的理解和认同,也难以有效形成共识。
“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共情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少数带兵人却不善于共情,他们总是习惯命令式思维、权力式思维,搞起教育“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有的工作不靠说服,总想着训服压服,让官兵口服心不服;还有的看不到时代变化,习惯于“我们当年如何如何”,让代沟远离了共识。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今天的带兵人也应来一番思想改造,在教育中多些共情。带兵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经常给思想“换个座”,多听听官兵的诉求,多理解官兵的追求,才能瞄准“活思想”精准开展教育,最大限度提升教育质效,汇聚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