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棱棱……一只喜鹊飞上枝头,用清脆的歌声,撩开山东省莒县浮来山的薄雾。
山下,胡家村一户白墙灰瓦的小院里,老胡拉开窗帘,往外面瞅了瞅。天,还蒙蒙亮。
墙上石英钟的时针,才指向4点。老胡推了推老伴,“要不咱让大孙子晓宁来接咱吧?”老伴翻身坐了起来。
就在老胡摸索着起床时,十几里外的县城,卡罗琳婚纱影楼化妆师张九丽打开灯,柔和的光线,让影楼瞬间亮堂起来。她走出大门,准备迎接7对特殊的“新人”。
这一天,是5月20日,一个大喜的日子。
洗脸,刮胡子,老胡穿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他量身定制的65式军服,老伴田光兰帮着捋捋领章、正正军帽,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嗯,不孬!”5点,老胡拨通大孙子的电话:“不等了,提前半小时走!”
7对“新人”陆续来到影楼,开始化妆。7位男士都穿着老式军装,他们都是退伍老兵。不少人腰身弯了、头发斑白,但眉宇间可见当年的英气。如今,他们脸上更多了一些掩饰不住的喜悦。
今天,老兵们将弥补迟到几十年的婚礼。其中最长的,已经迟到了53年。
亏欠——
今生今世,我一定补偿你一个婚礼
老胡常念叨,对老伴这辈子最大的亏欠,是缺一场像模像样的婚礼。
老胡叫胡东涛,53年前在部队执行重大任务,未能如期回家举办婚礼,媳妇田光兰独自过门,嫁到了胡家。
此后,老胡当兵、退伍、返乡,日子就像流水一样不徐不缓、波澜不惊地过来了。如今,老胡已经78岁。时光打磨,年纪越大,过去的事儿就越清晰。老胡对老伴开玩笑说,补办一个婚礼。话说过了,也就放下了。
过去的年代,很多人祈盼的,就是手心里握着一份安稳,过好踏实的日子就足够了。此后几十年,通情达理的田光兰很少提起过婚礼的“缺位”。但细心的老胡注意到,参加小辈们的婚礼时,妻子还是喜欢摸摸新娘子的婚纱,瞅瞅小两口的结婚照,眼神里不经意间流露出羡慕。
是啊,哪个女人不渴望漂漂亮亮、风风光光地把自己嫁出去呢!
今年春节,莒县人武部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到老兵胡东涛家走访慰问时,了解到这一情况。随后他们统计发现,全县共有201位像老胡这种情况的退役老兵。
老兵殷月祥曾在某坦克团服役,他从炮手一直干到车长,获得过新装备技术考核全团第一的成绩。当兵6年,他所在部队多次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重大任务。当时,因参加某重大任务,殷月祥耽误了回家举行婚礼。
老兵们的故事总是相似的。张秀玲至今保留着爱人许世学写的一封“致歉信”。1981年11月21日,是这对恋人约定结婚的日子。可就在举办婚礼前几天,许世学临时接上级通知,要随队执行重大保障任务。军令如山,当晚,他展开信笺,给未婚妻写道:“今生今世,我一定补偿你一个婚礼!”
就是这些老兵,他们或因执行重大任务,或因部队紧急战备,未能举办或参加婚礼,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老兵把国事扛在肩头,我们理应把老兵的家事放在心头!”县人武部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决定,与当地融媒体中心一起,分批为老兵筹办集体婚礼,让老兵夫妇风风光光当一次“新人”。
首届老兵集体婚礼就选在5月20日,取谐音:我爱你。
听到这个消息,县城卡罗琳婚纱影楼主动提出,免费为7对新人化妆,提供婚纱。当地不少群众主动提供婚车,他们把自己家的小轿车洗得干净锃亮,早早地开到影楼门口,排成一条长长的车队。
修眉,擦粉,涂口红……7位“新娘”身着洁白的婚纱,打扮得漂漂亮亮。不少老兵第一次看到,和自己风风雨雨、同甘共苦大半辈子的爱人,是这么光彩夺目。
化妆完毕,老兵夫妇乘坐婚车,穿旅游大道、过沭河公园、上最美廊桥,经过莒县最美的景点,来到了古城。路上行人纷纷驻足观看,竖起大拇指说:“这是莒县最美的婚车队!”
上午8点整,在庄严的婚礼进行曲中,7对退役老兵夫妇一起步入婚礼现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近60岁,年龄最大的80岁。
婚礼——
你保卫国家,我守候你
老兵挽着爱人,爱人手捧鲜花,穿过古城北门的石板路。
在他们身后,是座气势宏伟、厚重大气的建筑——拱辰门。拱辰二字,取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拱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寓意“拱卫北辰,四方归位”。
走出城门,伴着喜庆的音乐和掌声,粉色花瓣纷纷扬扬地飘洒起来。
这些老兵们,都曾经抛家舍业、扎根军营,守护安宁。他们,当得起这份荣耀,更值得人们尊崇!
莒县历史悠久,是沂蒙革命老区县之一,有着参军报国、拥军支前的光荣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莒县2万多人参军参战,32万余人参加了支前,3549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目前,莒县有3000多人在部队服役,各类优抚对象近8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兵员大县、优抚大县。
以身卫国者,国家不会忘记。举办集体婚礼,让老兵们如愿以偿。
婚礼现场,在喜庆的锣鼓声中,拍婚纱照、迎亲车队、礼花气球,一样不少;戴戒指、发喜糖、同吃一根“宽心面”,程序俱全。“新人”们脸上带着笑,眼里泛着光。
老兵贾孝国用筷子挑起一根宽面条,送到爱人徐传竹嘴边。当年的酸楚,顿时在徐传竹心中烟消云散。
1993年10月,婚期临近,贾孝国突然接到命令要随队执行某重大任务。他给家里发去一封加急电报:部队任务紧急,不能回家完婚。
收到电报,双方父母傻了眼。怎么办?沂蒙老区民间有个习俗,婚期已定,不宜更改。为图个吉利,只好让贾孝国的妹妹抱着大公鸡,与徐传竹举行了婚礼。
婚礼当晚,徐传竹望着跳跃的烛焰,眼含泪水,一夜未眠。第二天,她给贾孝国写去一封信:“俺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这辈子跟定你这个当兵的了!”
旧时光的爱情,和现代相比,也许少了些轰轰烈烈,但对踏实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随,丝毫不少。
1969年年底,一个人的婚礼过后,田光兰决定到部队找丈夫胡东涛。她辗转千里来到部队时,丈夫还在外面战备拉练。当晚,战友们在拉练附近的苹果园里,找到一间废弃的棚子。
找来几块砖头,垫起铺板,借来铺盖,窝棚就成了他俩的新婚“洞房”。
天寒地冻的天气,透过棚子的缝隙,是满天的星辉。
正因为岁月的长河不停流动,往日时光才有特殊的光华。婚礼现场,聆听老人的故事,现场的观众无不感动。
从物资匮乏的年代走向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从青春韶华走向鬓角落霜,如今他们都已儿孙满堂,沉积心底多年的遗憾今天终于得以弥补。一位观众说:“你保卫国家,我守候你,一辈子很长,等你又何妨……”
承诺——
爱,因为诺言而永恒持久
71岁老兵贾坤兴用粗大的手指,捏着一枚闪光的戒指,戴到爱人刘庆芳左手的无名指上。
贾坤兴当了几年铁道兵。凿山开路、铺石架桥,让他的性格像石头一样硬。当年,婚期临近时,他还正和战友手握钢钎,抡起大锤,向深山发起一次次冲锋。
圆戒指,是对圆满的期盼,也是对承诺的固守。尽管皱纹爬上了老兵的脸,爱人被生活打磨过的手,也变得有些粗糙,但牵手时的承诺,任凭风雨、经年未变。
从成为丈夫那天起,老兵就对妻子信守着一份承诺。尽管曾因使命在肩缺席婚礼,但他们用一生的守护兑现誓言。
返乡后,夫妻二人终于团聚。贾坤兴把对妻子的亏欠,用加倍的关爱弥补。两人感情和睦、勤俭持家,家庭生活温馨和谐,日子越过越红火。
信守承诺,本身就是军人最为可贵的品质。他们从穿上军装起,就对军装有了一份承诺;接受大地的滋养后,就对脚下的热土有了一份承诺。
后来,贾坤兴走马上任莒县店子集街道小宋家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村里严重缺水,种地也是靠天吃饭。因为吃不上水,外村女青年都不愿意嫁到小宋家村,小宋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贷款也要解决水源问题!”贾坤兴带领村民昼夜连轴干,挖了4眼水井,让群众吃上了自来水。有了水,他又带领村民种植经济作物,筹措资金建起了服装厂,让本村妇女足不出村就有班上,家庭收入越来越高。
栽下梧桐树,不愁没凤凰。看着小宋家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十里八乡的女青年都争着嫁到小宋家村。
当了10年兵的房文明,退伍返乡后担任了店子集街道荆家石槽村党支部书记。随着莒县城区向东部发展,城区东环路修到了荆家石槽村。很多广告商也嗅到商机,纷纷找到房文明,想承包下全村靠路的外墙广告,给出的价格高达每年几十万。
当时,新修订的兵役法刚刚施行,莒县征兵办公室把征兵宣传点,也选在地处交通要道的荆家石槽村。一边是一笔不小的村集体收入,一边是无偿提供的公益性征兵宣传,村民大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齐刷刷地,大家把目光投向房文明。“军强才能国安!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全力支持征兵宣传!”最后,全体村民高票通过:外墙广告用于征兵宣传。
穿一天军装,就是一辈子的兵。老兵周子录,把这份承诺刻进心里。1999年周子录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莒县供电公司工作,他主动要求去偏远山区龙山镇供电所上班。新冠疫情袭来,周子录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逐户逐人走访排查、政策宣传、体温监测、消毒消杀,他的嗓子喊哑了,双腿酸疼,脚后跟都磨起了水泡。
时光流转,诺言因为爱而深沉厚重,爱因为诺言而永恒持久。每个老兵身上的故事,在时光之河中闪动着幽暗而细碎的光,静止而永恒,值得信赖和托付。
婚礼现场,还有一位特殊的伴郎——正巧探亲回家的陆军某部军士庞一飞。
“你用青春守住军营,我用青春守住你。”感动之余,庞一飞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请老班长们放心,国门有我们守护,必定国泰、民安、家定!请老班长们好好享受简单的幸福吧,吾辈定会秉承您的精神,守好国、护好家!”
(采访中得到时坤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图①:补办婚礼的退役军人夫妇在拱辰门合影。
图②:房文明、王晓玲夫妇
图③:胡东涛、田光兰夫妇
图④:贾孝国、徐传竹夫妇
图⑤:贾坤兴、刘庆芳夫妇
图⑥:许世学、张秀玲夫妇
图⑦:周子录、徐志美夫妇
图⑧:殷月祥、史世翠夫妇
版式设计:方 汉
照片提供:魏延杰、黄永仓、卞德来、付一凡
爱你,我才更爱这绿色的军衣
■黄永仓
举办集体婚礼时,老兵怎么着装?
婚礼筹备小组的意见统一:穿军装。当年,身穿军装的他们,因为执行任务缺席了自己的婚礼。如今,就让老兵们穿着军装,风风光光再补办一次婚礼。以此,表达对老兵的敬意,对军嫂们默默付出的补偿。
随后,他们查阅文件得知,退役军人参加大型活动着军装,符合有关规定精神。但问题又来了,过去老兵的旧军装袖口衣领早已磨破,洗得发白,有的老兵这么多年体型变胖,旧军装早已不合体。
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决定为7位老兵量身定制合体的军装。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把定制军装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上门为每一位老兵量体裁衣,多方寻找65式军装常服徽章、配饰模型。
老兵们对这份“厚礼”格外喜欢。对于军装,他们或是小心触摸,或是精心叠好,或是穿着崭新军装庄重地敬个军礼……虽然是不一样的表达形式,但传递的是对军装同样执着的热爱。
71岁的老兵贾坤兴抚摸着军装,回忆当年当铁道兵的情形分外自豪。“当年,我们部队转战山西、重庆,打山洞、架桥梁,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这军装怎么都穿不够啊!”听着老兵动情的表述,我的眼睛开始湿润起来。
婚礼现场,老兵着装整齐,挺直腰背。他们和爱人手挽着手,走上红地毯,心情格外激动。老兵们说,穿上军装,就想起了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言语中流露着对军队的热爱、对军装的依恋。
史世翠帮丈夫殷月祥正正军帽深情地说:“当年铁心跟他结婚,就是看上了他这身军装。结婚时,他因部队接待外宾回不来,我一点都不怨他。我们全家打心眼里喜欢这身军装。2004年,我们又把儿子殷明星送到南海舰队当了兵。”
为何对军装这么热爱?因为军装里,有自己的青春、有燃情的岁月、有纯粹的精神;为什么这么热爱穿军装的人?因为军装里,有负重的脊梁、坚强的肩膀、滚烫的感情、不变的承诺。
因为热爱,老兵们把对家人的亏欠深藏心里,把一份责任扛在肩上。因为热爱,他们的爱人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无怨无悔地挑起本该两个人分担的生活重担。
那个年代,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动人的情话,甚至婚礼现场新郎都缺了席,但携了手便是一生,认定了便无怨无悔。老兵们用忠诚守卫国土、用真挚守护爱情,他们的家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采访归来途中,车里的音响传出《绿色军衣》这首歌——
“也许是过分的爱你,我才穿上这身军衣。告别家乡的温暖,走向远方的风雨,把所有的苦和累,都让我一人担起。不许马蹄硝烟,惊扰你甜甜的、甜甜的小夜曲。我是那样,深深地爱着你。爱你,我才更爱这绿色的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