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牺牲了,抚恤金给你;如果我伤残了,离婚证给你;如果我回来了,我把一辈子都给你……”这封喀喇昆仑戍边战士写给妻子的家信令人泪目。在雪域边关、大漠戈壁、高山海岛等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国境线上,边防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用赤胆忠心和满腔热血守望着祖国的万家灯火,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英雄之歌。
在我军95年的风雨征程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雷锋、李向群、林俊德……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革命军人“高于天”的理想追求、“红透底”的革命信仰、“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军爱民”的优良作风。每每想起他们的名字,都是一次重温初心的自我净化;每每聆听他们的故事,都是一次砥砺使命的心弦拨动;每每探寻他们的足迹,都是一次鼓劲加油的自我激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踏访革命历史纪念馆和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致敬革命先烈。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圣地是承载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也是我们接受思想洗礼的精神宝库。必须看到,无数英雄英烈的壮举跨越时空,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生动再现,起到了触及灵魂、催人奋进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事迹,我们必须铭记于心;他们的精神,我们必须大力传承。
一抔热土一抔魂。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而奋斗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英雄是时代的先锋,英雄是民族的脊梁。1930年,年仅25岁的共产党员裘古怀在就义前给党和同志们的遗书中写道:“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英雄的名字和功勋,既是一个民族永恒不灭的记忆,更是激励这个民族不断奋进的动力。在革命英雄身上,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立起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只有铭记英雄、敬仰英雄,才能让信仰之火燃烧不熄,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躯壳纵填沟壑去,精神犹在海天张。”英雄不能被忘记,铭记他们的英名、学习他们的精神,就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学习英雄,就要像他们那样坚守理想,在各种风浪和挑战面前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学习英雄,就要像他们那样忠诚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学习英雄,就要像他们那样敢于斗争,在强敌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永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风骨、气节、胆魄;学习英雄,就要像他们那样锤炼品格,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拒腐蚀、永不沾”。
“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崇尚荣誉,争当英雄,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雷锋把董存瑞、黄继光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树立起永恒的标杆;王杰学走英雄之路,最终成为了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既要在艰苦环境、危险时刻经受锻炼和考验,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平凡岗位上严格自律勇挑重担,当好“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革命一块砖”,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争当英雄、勇打头阵,建功立业、续写辉煌。
朱德同志于1943年在延安“纪念左权将军牺牲一周年追悼会”上庄重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纪念英烈、缅怀英烈,绝非与己无关,也不单是一种形式,而是为了让民族的记忆与我们相伴而行,让崇高的精神滋养我们的灵魂,让先烈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我们手上拓展延伸。习主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官兵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弘扬英雄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一门心思想打仗的事,全部精力谋打赢的招,才能用无悔青春创造属于当代军人的崭新业绩。
英雄是闪烁的星辰,英雄是不朽的坐标。我们在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每一次“走过”,为缅怀,为铭记,更为传承;与英烈的每一次“对话”,是叩问,是唤醒,更是激励,最终必将化为看齐追随的信念和苦干实干的行动,满怀信心向未来,去实现先烈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