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名片】盛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老年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科研等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的战友平时血压状况良好,但长时间运动后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等表现,就医时发现血压升高(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有时心电图检查会提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等。
运动导致的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表现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刚刚结束时,血压反应性升高。进行短时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和代谢产物增加,心率增快,会引起收缩压升高。此时,女性收缩压可升至160~190mmHg,男性收缩压可升至160~210mmHg。进行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时,肌肉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也会引起血压变化,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明显或轻微下降。此时,如果男性收缩压大于等于210mmHg、女性收缩压大于等于190mmHg,或者运动结束3分钟后血压仍呈升高状态,则属于运动期间血压反应过度,即运动性高血压。战友们可以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判断自己是否为运动性高血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试验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既往出现过血压高于正常水平或运动后头晕不适者,建议在训练后或调整训练方案后进行血压测量,便于及时发现运动性高血压。
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通常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亢进、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运动性高血压是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等)的高危因素。已经明确诊断为运动性高血压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天摄盐量小于6g,即小手指盖大小的一平勺盐)、不食用或少食用腌制品或含钠盐较高的加工食物;减少脂肪摄入,建议每天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25%;增加优质蛋白(瘦肉、蛋、奶)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果蔬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忌烟酒及浓茶、咖啡。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增加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过度饮酒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议战友们尽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维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压力过大时多与家人、朋友、战友沟通交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张力,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确保体重达标。维持体重指数在18.5~23.9的合理范围内。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
科学合理运动。长期规律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有的人认为运动性高血压患者不能运动。其实,运动性高血压患者可以运动,只是不能过量运动。如被诊断为运动性高血压,应及时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若运动前静息血压控制不佳(收缩压大于160mmHg),应推迟运动,先将血压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运动性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制订的运动处方进行训练。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异常、头晕、头痛等心脏病前驱症状,应及时终止运动,立即就医。运动过程中不要憋气,运动后及时放松,避免突然停止运动。
坚持规范用药。运动性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不要随意停药、减药,以免造成血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