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除夕夜,吃过团圆饭,我们大人坐在灯下叙话,孩子们嘴里含着糖果在屋里屋外嬉笑打闹。这时,不知谁开头谈起了各自的小名。二哥说:“咱大哥最有出息,一定是因为小名取得好。玉金,‘玉’就够好了,后面还有个‘金’字。”大家听了哈哈笑起来。
“二哥的小名也不错啊。玉银,虽然不是‘金’,坠着‘银’字也很好。你们看看我的小名!”三哥夸张地瞪着眼睛大声说。大家心照不宣,笑得更厉害了。为什么笑得更厉害呢?因为三哥的小名叫“三嘎子”,这名字可有一番来历。
那年,父亲因工作调整,选择从部队回到自己贫困的故乡。从父亲驻地到故乡有几千里路。经过简单收拾后,父母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又带了一些锅碗瓢盆,就这样上路了。
行至中途,突遇大雨,交通受阻。父亲联系到一位正在当地驻扎的姓吴的战友,请他帮忙解决了住宿问题。这位吴伯伯家也有几个孩子,年纪和我哥哥姐姐们相仿,大家便整天一起玩耍。他家有个小院,和部队一墙之隔。孩子们披着塑料袋做的简易雨衣,满院子追鸡撵鸭,玩得不亦乐乎。由于一连几天天气不好,再加上小孩子择席,三哥白天黑夜都哭闹着不肯睡觉。母亲怕影响吴伯伯一家休息,每天吃过晚饭,外面还下着小雨,她就背着三哥满院子走圈。吴伯母见状,就对母亲开玩笑说:“弟妹,你真惯孩子,这孩子这么闹人,得打屁股板子!”说着,吴伯母假装做出打屁股的动作。大家以为三哥一定会被吓哭,没想到三哥奶声奶气地说:“四哥哥大肚子还吃两碗饭,你怎么不打他?”几个大人瞬间被逗得哄堂大笑。三哥说的“四哥哥”是吴伯母的第四个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可胖得圆滚滚的,饭量特别好,一顿能吃两三碗饭。谁也没想到三哥这么小就能如此反驳,门口坐着的吴伯伯笑着说:“真是个‘嘎小子’,以后就叫他‘陈嘎子’吧!”
那时候,电影《小兵张嘎》家喻户晓。吴伯伯一说管三哥叫“陈嘎子”,大家看看三哥在母亲背上歪着脖子一副不忿的小模样,立刻表示认同。大人们说:“这孩子还真像张嘎啊!”后来,不知怎的,这个名字就在爸爸的战友们中间流传开来,只是把“陈嘎子”改成了“三嘎子”,父亲也索性把“三嘎子”做了三哥的小名。三哥上小学后,父亲的一位战友到我们当地出差,父亲请他来家里吃饭。这位叔叔还特意说:“我要见见你家三嘎子!”
小名叫“三嘎子”的三哥与军队缘分不浅。他小时候上的是部队幼儿园,到了建军节、国庆节都会和小朋友们去部队演出,演杨子荣是他的拿手节目。每当此时,他会穿上特制的小军装,腰里别着木质的小手枪。节目中,他拔出小手枪,“砰砰”两枪,扮演敌人的小演员立刻倒地。三哥活灵活现的样子总能引得台下一阵喝彩。有一年“八一”汇演,因为动作用力过猛,三哥崴了脚,但他还是一声不吭地完成了整场演出。演出结束后,等幕布一拉,他再也忍不住了,倒在了台上。老师上前一看,三哥的脚脖子都肿了。老师心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赶紧背起三哥去卫生所。多年后,每每提及,她还说,我都不知道这孩子当时咋挺过来的,太坚强了。三哥听了只是“嘿嘿”地笑。
陈家有个“三嘎子”在小镇上出了名。我家住得离部队大院不远,战士们跑操路过我家门口,常常会悄悄用眼神彼此传递信息——那个“三嘎子”就住这院。
三哥从小就立志从军,可后来因为视力不合格,没能实现这个梦想。但是,随着我嫁给军人,三哥有了当军人的妹夫,总算慰藉了他内心的军人情结。
人生易老天难老。回首相看,那些成长路上与军旅有关的故事总有些别样的况味。这也许就是军人家庭的某些特殊性吧,烟火里多了几分军人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