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毕业那年,我参加了“勇士-2015”全军首届学历教育院校学员军事技能竞赛。集训时,教员对我们说,你们要想夺得第一,就要把别人练不好的技能练精,把别人不敢练的课目练好,专挑“硬骨头”啃,专挑难课目练,这样才能战胜对手。这一番话听得我热血沸腾,自此它便成为我军旅生涯的座右铭。
毕业后,我来到新疆军区某团。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是我军最早的骑兵部队之一。这支部队转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铁骑雄师”的美誉。进入新时代,这支英雄部队又总结提出“就是快、就是实、就是猛”的口号,激励着官兵们勇挑重担,哪里情况最紧急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任务最艰巨就战斗在哪里。
去年初,部队来到高原陌生地域,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接受上级考核。战旗猎猎,飘扬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恶劣的环境,给开展训练增加了不少困难。然而,作为火力连连长的我却一心希望能被抽中参加考核。别人眼中的“硬骨头”,在我看来既是提升战斗力的垫脚石,也是检验军人血性和担当的试金石。我主动向上级请缨,并立下军令状,誓要取得好成绩。
然而这一次,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考核内容都是大纲里没有的实战化课目,高海拔使以往的许多训练经验都派不上用场。高原环境对装备性能影响有多大?怎么根据环境调整战法训法?……带着一系列问题,我翻阅大量书籍,请教常驻高原的官兵,不断进行模拟试验。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带领骨干在高原上寻找训练场地、开展现地训练。为了搞好训练,我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一日三餐都靠干粮充饥,大家常常为了一个动作、一组数据,反复练习、反复推算、反复矫正。
越是困难重重,越须精神饱满、意志刚毅。那段时间里,连队的骨干都有一个共识:“硬骨头”任务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啃下了,就能成为战斗力的增长点;啃不下,就会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堵塞点。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上级考核中,我们打出发发命中的好成绩,夺得第一名,我个人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在边防工作这些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当年集训队教员的那番话认识得愈发深刻。“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磨砺品质、考验毅力、增长才干的好地方。唯有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磨出真功夫,进而收获成长与进步。那一年,师里组织“四会”教练员比武,某课目是教材新编内容,我们都不懂不会,更别说作为教练员承担讲解示范任务了。但我却瞄上了这块“硬骨头”。有人劝我不要自讨苦吃,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紧贴实战背景、紧盯当前任务需要的课目,如果能顺利攻关,对我们意义重大。
在此后的近一个月里,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查资料、找素材上。由于没有专门的教材,很多理论不成体系,我意识到,对相关知识不进行系统梳理不行。没有教材,我就自己编写教材,和院校专家论证,挑选人员试讲试教,反复探索理论与实践的最佳契合点。由于一直高强度工作,我一个月瘦了7公斤。比武前一天,我右眼得了麦粒肿,眼睛肿得无法睁开。为了不影响参赛,我到卫生队硬是用镊子把脓挤出。最终,我在比武场上发挥出色,勇夺第一。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滋养;一支军队的强大,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奋斗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就要发扬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敢碰最硬的钉子、敢闯最险要的隘口,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着眼战斗力建设,紧盯战场所需,勤学苦练,吃得了大苦、耐得了大劳,不惧风险挑战、勇于攻坚克难。只要我们都有这股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锤炼自己,就能把自己培育成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书写出精彩人生。
(作者系新疆军区某团火力连连长,文字整理:杨希圆、曾梓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