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突击步兵连迎来飞行员连长


■马 腾 胡瑞智 本报记者 韩 成

时隔近2年,再次登上直升机,第83集团军某旅上尉连长何磊的感觉完全变了。

2年前,他的身份是一名直升机飞行员;2年后,他的身份是一名突击步兵连连长。

从飞行员到步兵连连长,很多人说何磊是“从天而降”,但在何磊本人看来,战位并没有变:“同样是在机舱内,同样是为了陆军腾飞。”

直升机飞行员“降维”成为突击步兵连连长

“我申请到突击步兵连担任连长,恳请组织批准……”2021年6月,飞行员何磊向旅党委递交了一份申请书,引发不小轰动。

不少飞行员战友疑惑:飞行员到地面分队当连长,值不值?

地面作战分队官兵也有顾虑:飞行员指挥步兵打仗,行不行?

面对大家议论,何磊异常坚定。他的脑海里,始终翻涌着演习场上两次“败北”的经历。

那年,在一场陆空联合演习中,飞行员将突击步兵投送至蓝军包围圈,导致步兵刚落地便成为“俘虏”。

无独有偶。同一场演习,步兵连请求空中支援,竟将武装直升机引导至蓝军防空火力埋伏圈……

从演兵场回来,何磊深刻反思:飞行员与地面作战密切协同、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从此,“既要精通飞行技术,又要掌握地面作战分队作战特点”的想法,在何磊的心底萌发。

此后,何磊先后申请担任导调员参加跨区基地化演习,随特种兵连续7天7夜执行渗透破袭任务;申请参加集团军参谋业务集训,与70余名合成部队参谋尖子同台竞技;申请担任旅作训科参谋,了解掌握全旅所有空地装备技战术性能……

何磊的申请,也引发旅党委一班人的深思:空中突击旅作为陆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型的一支标志性力量,是融合步兵与陆航二者优长的新质作战力量,必须把“陆空一体”作战理念根植每名官兵脑海,落到每次训练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换羽腾飞。

新结构催生新战力,新编成锻造新体系。该旅党委研究探索建立空地人才交叉培养体系,通过个人报名、营连推荐、机关考核、党委研究等步骤,组织优秀官兵进行岗位互换锻炼。其中,在保持飞行员基本的飞行技能条件下,遴选2名优秀飞行员到突击步兵分队担任连主官。

最终,何磊通过层层考核,如愿成为突击步兵连连长。

当了一段突击步兵连连长再上直升机,是一种什么感觉

2021年8月1日,何磊接到任职命令,正式成为某突击步兵连连长。

争取来的机会,何磊非常珍惜。初到连队,他主动拜连队官兵为师,全身心投入突击步兵专业的学习训练。

为了让何磊尽快适应新岗位,旅里还遴选优秀的突击步兵专业营长、连长、班长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在较短时间内,何磊将突击步兵连的各个专业摸了个遍,渐渐找到了突击步兵连连长的状态。

去年10月,一场陆空联合训练如期而至。何磊期待已久,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何磊万万没想到,从他们登上直升机那一刻开始,一系列问题便接踵而至——

直升机“蛙跳”演练,途中直升机遭遇乱流,颠簸剧烈。何磊带领的突击队多人出现晕机反应。

突击队员快速机降,机降地点选择在山顶的一个小平台上。打开舱门的那一刻,看见地面飞沙走石,听着空中狂风呼啸,有人竟然犹豫。

引导直升机降落,突击队员向飞行员报告的着陆方向与实际相差180°,导致直升机准备降落时出现了飞行状态不稳问题……

“同是在直升机内,载员和飞行员感觉完全不同。”突然间,何磊觉得直升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战位”。他把自己积攒多年的几箱飞行专业书籍搬到连队阅览室,开设专业学习课堂。

从突击队员抗眩晕训练与飞行员接轨到不同环境、不同高度机降的组织实施,从物资装载围绕直升机重心进行到突击队员登机后各自位置设定,从突击队员登机、离机动作减轻飞机晃动到判别战场环境引导直升机降落……何磊和官兵们一起站在突击队员角度学习研究飞行原理、飞机构造等知识,对直升机战术运用进行细致规范。

渐渐地,何磊又找回了以往与直升机并肩作战的那种感觉。他感慨地说:“如果不亲身经历突击步兵的难,真的很难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当了突击步兵连连长,还要定期补训飞行技术

“要忘记飞行员的身份,但永远不能忘记飞行员的本职。”这是告别直升机营前,营长李治江对何磊的嘱咐,何磊一直记在心间。

按照旅里的安排,为了熟练掌握飞行技术,每个季度何磊都会返回直升机营进行补训,他也异常珍惜每次补训的机会。

一次陆空协同演习中,根据演习计划,何磊驾驶直升机要将突击队员输送至某地域执行要点夺控任务。然而,真正到演习那一刻,何磊和突击队员才发现,预定机降地域已被蓝军占领。

需要夺控的要点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续作战行动能否顺利完成,怎么办?驾驶室中,何磊陷入沉思。

“必须重新选择机降点!”打开地图,何磊发现距离夺控要点2公里的厂区,既适合机降,又适合突击队员后续展开。但是,直升机飞到那里需要经过一大片空白空域,没有任何遮挡,有暴露的风险。

犹豫再三,何磊决定冒险一试。他将直升机飞到最低,最大可能躲避蓝军雷达搜索。最终,何磊带领突击队员顺利完成机降,突击队员重新拟制行动方案,圆满完成要点夺控任务。

走下演训场,何磊说:“以往考虑的是我行不行,现在考虑的是我们一起行不行。”

如今,每一次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何磊总会情不自禁把直升机飞得更稳一点,把机降点选择得更安全一点,更符合步兵战术要求一点,因为他的脑子里总想着:“身后的机舱里,还有一群随时待战的突击步兵。”

一个人的进步带动一群人的进步。何磊借定期回直升机营补训飞行技术的机会,帮助其他飞行员进一步了解地面分队战术战法,一道研究陆空联合训练机制。他还定期把飞行员、突击步兵、保障人员聚在一起,让大家在争论中查找陆空协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优化完善陆空协同方案预案。

如今,飞行员和突击步兵的沟通明显多了。一些陆空协同的细节问题,被拉单列项逐项解决;一条条战训经验被梳理成册,成为提高空突作战能力、完善训练机制的“倍增器”。

全新的探索,带来全新的战斗力“贡献率”

夜色如墨,演练目标区域伸手不见五指,一阵急促的旋翼声呼啸而至。

悬停、开舱、抓绳、离机……数架直升机搭载突击步兵飞抵“敌”目标上空,采取夜间无光条件下悬停机降战术,迅疾完成穿插任务……

前不久,何磊在演练中一鸣惊人。在完成预定课目训练后,他主动向上级请求增加难度,大胆尝试了他们探索的“夜间无光机降”新战术。闭灯驾驶、低空突入,让不少人替他捏了一把汗。

有的步兵连表示不解:“像这种只有在动作大片中出现的画面,搬到现实可行吗?”有的飞行员战友善意提醒:“飞行无小事,夜间无光作业风险太大,规定课目做好了就行。”

“总要有人去突破。”在何磊看来:空中突击这支新质作战力量想要早日换羽腾飞,就必须敢于创新和突破,而既受过飞行员岗位的专业培训,又经过突击步兵连长岗位的历练,自己对飞行和步兵专业都懂,最适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不我待,有些训练风险必须得冒。”他说。

说干就干,何磊一边联系厂家,摸清装备的脾气秉性和各项极限值;一边带着官兵穿戴夜视器材从地面模拟开始,循序渐进转到实装训练,再到实践论证。努力没有白费,这项战法创造了某型机夜间快速绳索降的纪录。

今年2月,还是在这个训练场,何磊又尝试了多种新战法:单机多人同时机降、空中射击……

“总要有人去突破!”何磊还是那句话。10米高空,直升机平稳盘旋,4条绳索同时下放,4名突击队员迅速出舱、索降落地,干净利落,又一项训练纪录诞生。

“第一个尝试比谁都怕,如果训练场上前怕狼后怕虎,新质战斗力生成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回望一路走来的历程,何磊颇为感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今天的新战法,也许明天就会落伍,唯有不走寻常路,勇闯未知的世界,才能收获更多的胜战筹码。”

图①:第83集团军某旅组织多机型大机群编队飞行训练,锤炼部队协同作战能力。 宋松远摄  

图②:演习中,第83集团军某旅突击步兵连连长何磊与机长沟通突击步兵机降点选择。 许君强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