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伤疤当成“勋章”


■李少白

作者:唐文星

某部一名班长在实战演练中左臂受伤,面对伤痛毅然咬牙坚持战斗,最终带领全班圆满完成任务。总结表彰会上,他的顽强意志和战斗精神赢得了热烈掌声:“伤筋动骨不算什么,只要能换来一场胜利,那就太值了!”

战争是生死对决,战场是死生之地。军人从事的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注定要比普通人经受更多的伤病伤痛。血火战场,枪林弹雨、冲锋陷阵,随时可能流血牺牲;和平时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处处有困难挑战,磕磕碰碰也是家常便饭。如何正确看待、理性认识伤病,是每一名军人都要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俗话说,瓦罐不离井上破。我军1600多位开国将帅中,绝大多数都在战斗中负过伤,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刘伯承元帅失去右眼,负伤9次,战创10多个,被叶剑英元帅赞为“遍体弹痕余只眼”。即便是和平年代,流血受伤也在所难免。有人梳理了刘珪、王锐、贾元友等爱军精武标兵的成长经历后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伤痕累累、百炼成钢。

“好的心态胜过一切良药。”心态和心境不同,对待伤病的感受也不同。“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失去双眼和双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调整心态、坚定信心,像婴儿学步一样,一点一滴学、一步一动练,学会了端茶倒水、写字,可以独自穿衣、洗漱,被树为“全国自强典范”。

然而,有一些官兵在伤病面前“未战先败”,被训练中的伤痛、生活中的疾患扰了心智、乱了阵脚,甚至丧失了生活信心,消磨了进取斗志。有的焦虑焦躁、坐立不安,担心影响个人进步;有的缺乏客观冷静的心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有的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等等。如此这般,无异于主动“缴械”,对战胜伤病毫无益处。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军人是要打仗的,战胜不了伤病,岂能战胜强敌?只有卸下思想包袱,把伤疤当成自己的“勋章”,鼓足信心勇气,信赖依靠组织,积极配合治疗,做到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才有可能实现“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毛泽东同志曾说:“官长,特别是和士兵接近的连上官长,应当随时看视伤病兵,送茶水给他们吃,晚上替他们盖被窝。”各级带兵人要用真心真情呵护伤病人员,思想上多一点理解体谅,生活上多一点嘘寒问暖,医治上多一点帮困解难,工作上多一点跟进帮带,切实帮助他们树立必胜信心,早日走出伤病困扰。

(作者单位:66011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