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想在军事对抗过程中占据主动,务必千方百计地隐藏和保护好己方真正的弱点,这是古今中外军事家施谋用计的重要方面。
1947年5月13日,我华东野战军向被围孟良崮的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发起进攻。74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凭借优势武器装备,试图占领有利地形进行坚守。华野第一轮攻势受挫,敌援兵逼近,若不能迅速歼灭74师,我军将腹背受敌。是继续进攻还是及早撤兵?华野指挥员有些拿不准。此时,为74师空投补给的敌机却在无意中帮了我们大忙。孟良崮为花岗岩质石山,没有水源。困守山头的敌军极度缺水,不仅口渴难耐,很多水冷式机枪也因枪管过热,无法冷却,难以开火。敌人只能拼命求援,要求空投弹药粮食,尤其是淡水。而敌机在我火力威胁下难以保证空投精度,多数补给落到了华野阵地上。我军官兵发现,敌人空投的物资中,除了一些食物和弹药,还有很多淡水,这说明74师已濒临山穷水尽的绝境。华野上下倍受鼓舞,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再次对敌发起猛攻,终于全歼74师。
孟良崮战役,华野之所以能在异常险恶的条件下坚持既定决心不动摇,与察觉到敌机空投补给时不经意的“露怯”不无关系。古往今来,战争是物质力量的角逐,更是精神力量的对抗。势均力敌的对手,生理与心理的抗争到达极限之时,任何一方一旦看透对手的艰难窘迫,往往勇气倍增、战斗力大涨,甚至可能一鼓作气夺取胜利。所以,一位外国将领曾诙谐地说:在战场上,千万不要让对手看到你在“流汗”。
实践证明,任何事物的长与短都是相对的,可变的。任何一个作战体系也都是强与弱的辩证统一。越是实力不足的虚弱环节,越要用隐真示假的谋略示敌以实、示敌以强。威慑对手也要找准其要害“对症下药”,有效慑敌惑敌,方可保证安全。
现代战争的作战空间由传统的物理域、信息域拓展至认知域,且认知域正成为大国博弈、军事对抗的关键之域。克劳塞维茨说,物质的力量只是一个“木制的刀柄”,而精神的力量才是“闪亮的刀锋”。科技发展使得战争制胜机理和战争规则随之变化,但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嬗变,心理对抗的重要地位从未改变,不要让对手看到你“流汗”始终是一条需要谨记的重要原则。“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在“攻心夺志”领域压倒对手,更容易实现主观指导上的“出奇”,力量运用上的“击虚”,态势营造上的“致人”,有助于我们更加牢固地掌控战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