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南省商丘市退役军人杨建军被评为商丘市“最美税务人”。在当地税务系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杨建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16位烈士父母的“儿子”。
1978年,杨建军参军入伍,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战斗中,来自他的家乡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的16名战友长眠边疆。
烈士罗云礼,是杨建军的高中同学,1981年牺牲。在家乡人民为罗云礼举行的追悼会上,看着哭到晕厥的烈士母亲,悲恸的杨建军暗下决心,要替没能从战场归来的战友孝敬爹娘。
退役回乡后的一次战友聚会上,杨建军对战友们说:“烈士为国尽忠,我们要代他们尽孝,把他们健在的爹娘照顾好,让老人安享晚年。”杨建军的提议,得到战友们积极响应。
2011年,退居二线的杨建军从工作中抽身,踏上认亲之路。
烈士韩永连,牺牲时才19岁。杨建军去看望韩永连的母亲张守莲时,年老的她已经有些神志不清。看到出现在眼前的杨建军,听到他说“娘,我来看你啦”,张守莲拉着杨建军的手仔细端详,突然“哇”地一声哭起来:“儿啊,我的儿啊,你可回来啦!”
她哭得肝肠寸断,哭碎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杨建军想跪下给她磕头,又怕老人情绪太激动,只能边哭边喊“娘”。
烈士张勤忠,牺牲时21岁。杨建军看望他的父亲张荣堂时,老人捧着儿子的遗照强忍悲痛:“他是为国家牺牲的,死得值。”张荣堂劝杨建军好好工作,替儿子多给国家作贡献。临别时,老人坚持把杨建军送到大门口。看着老人消瘦的身影,杨建军大声说:“爹,你回去吧,我有空再来。”
11年来,杨建军相继认16位健在的烈士父母为爹娘,把他们当作亲生父母一样去尽孝,常“回家”看看,听他们唠唠家常,陪他们吃顿团圆饭。
“俺这个孩好哩很。”烈士王德亮的母亲孙凤兰,提起杨建军一个劲地夸。自从认亲后,杨建军逢年过节都来看她,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帮着张罗,“跟亲儿子没啥区别”。
烈士郭建华的母亲刘凤先,得知儿子牺牲后受不了打击,神志一直恍惚,总是念叨那句话,“俺儿去哪儿了,你给俺找找……”
当年牺牲的16名柘城籍烈士,12人安葬在云南,4人安葬在家乡。由于通信及交通不便,12名烈士具体葬在何处,家人大多不清楚。
“娘,你放心,我一定把建华找到。”杨建军先后6次前往云南省各个烈士陵园寻找,2016年终于把12位烈士的埋葬地点全部找到——
“郭建华烈士安葬在河口县水头烈士陵园,罗云礼烈士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5排48号,韩永连烈士安葬在马关县仁和烈士陵园4区4排6号,王乐仁烈士安葬在金平烈士陵园东区3排10号……”
“老战友,咱娘让我来看你了。你放心,我会照顾好爹娘的。”每次祭扫战友,杨建军都会在战友墓前打开一瓶酒,一杯又一杯地敬战友。祭扫结束,他总会在墓前撒一把土。这是杨建军特意从家乡带来的,希望一抔“家乡土”能陪伴英魂长眠边疆。
“他们平均年龄才20岁,都没有结婚、没有后代。”每次祭扫战友归来,杨建军总是感慨不已,觉得自己为烈士父母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
这些年,端午、中秋、冬至和春节,成为杨建军固定的“探亲日”。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战友加入替烈士尽孝的队伍。
如今,健在的烈士父母已不到10位,杨建军深感尽孝的机会越来越少。他对“爹娘”更加关心,与烈士的兄弟姐妹也处得像一家人,经常在微信群里相互问候,大家有事都愿意找他商量。
在杨建军看来,这是一场人间值得的“双向奔赴”。他为烈士父母尽孝的同时,“爹娘”也成为他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