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腾兴瑞未能参加本次考核,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将和这个季度的‘训练标兵’荣誉失之交臂……”上周五,在宁夏军区某通信中队宿舍楼前,集体晚点名结束后各分队纷纷带回,只有一班的讲评迟迟没有结束。
站在楼前的中队长沈涛听得清楚,一班班长郭亮这是在说刚刚结束的军事体能季度考评的事。原来,在考核前一天,中士腾兴瑞因为打篮球崴了脚无法参加全部考核课目,导致一班其余7人也无缘本季度“训练标兵”评选,一班已经挂了两个季度的流动红旗只能易主。
今年年初,为了调动全体官兵的体能训练热情,促进整体训练水平提高,中队明确,官兵只有在季度考评中做到“零缺考”,才能参加“训练标兵”评选,并且如果一个班里有人出现缺考情况,那么全班战士都将失去参评资格。沈涛看得出来,一班解散后,腾兴瑞耷拉着脑袋,一班其他人也是闷闷不乐。
第二天,沈涛找到腾兴瑞谈心,得知他因为缺考的事已经连续两个晚上失眠。面对沈涛的询问,腾兴瑞把一肚子的苦水都倒了出来:“中队长,我觉得‘零缺考’才能参评‘训练标兵’这个规定不合理。我打球崴脚是突发情况,又不是我故意而为。退一步说,不让我参评还能理解,可为什么要因为我的缺考来‘惩罚’我们班的其他战友呢……”
听完腾兴瑞的抱怨,沈涛又去了解其他官兵的想法,没想到大家对这一条和其他类似“零系列”规定意见真不少。“我也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容易适得其反,一旦班里有人缺考,大家的训练积极性难免会受到影响”“还有,为了确保内务检查‘零问题’,我只能把自己打扫干净的公共卫生间临时锁起来,等到中队检查前再打开”“再往前说,去年为备战年终军事理论考核,中队临时决定周末‘零外出’,结果我预约了半年的科目四考核没赶上,到现在还没拿到驾驶证”……
“‘零’往往意味着高标准、严要求,但换一个角度看,‘零’也常常代表着‘一刀切’和绝对化,在涉及官兵的切身利益时有些简单粗暴。”在随后召开的支委会会议上,沈涛把官兵反映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得到大家认可。他们研究制订了“四零四不”的改进措施:违背规律的“零指标”不设置,生搬硬套的“零政策”不出台,脱离实际的“零问题”不要求,急功近利的“零目标”不制订,灵活用好各种正向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中队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不再让战士为“零”烦恼。
解“零”还需系“零”人。得知参评“训练标兵”不再要求“零缺考”,腾兴瑞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训练场,他已经瞄准了下个季度的“训练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