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和国早期成立的战略导弹部队之一,火箭军某旅在50多年征程中积淀形成以“特别听指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武器用到极致”为主要内涵的“赤火精神”,成为官兵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精神支撑。近年来,该旅党委注重抓好“赤火”文化品牌建设,面向战场、面向基层、面向官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挥强军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以文育人、以文促战中持续激发练兵动力。
一
大漠戈壁,发射架下,一场战地读书分享会正在进行。该旅“赤火”理论讲习队宣讲员、“00后”上等兵宋济来登上“赤火”微讲台:“入伍之前,长征在我脑海里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入伍后听党课、看《长征》等书籍,我才真正认识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远征。革命先辈能在困境绝境中坚持到底、追求胜利,靠的正是信仰的力量……”
宋济来的读书分享,赢得台下战友的热烈掌声。一级上士邓云说:“上次训练考核中,在班长、队友相继‘阵亡’的情况下,宋济来是卫勤救护组的最后一员,他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保证了任务完成,我们非常受鼓舞。我相信,面临考验,我们都会像他这样做。这就是用实际行动传承长征精神。”
“一个个思想碰撞的火花,会产生强大能量。”该旅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遴选基层理论骨干组成“赤火”理论讲习队,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备战打仗突出问题等进行宣讲解读,从官兵视角说经历、谈体会、话感悟,增强了官兵理论素养,收到良好效果。
他们还借助《赤火画册》《赤火故事集》、“赤火先锋”颁奖典礼、强军网“赤火在线”教育平台等载体,持续宣扬“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刘杉、“火箭军好班长标兵”朱纪华、“军体之星”刘国振等在“赤火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官兵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打赢故事引导官兵成长成才、建功军营。
“走进军史长廊,官兵可以利用电子屏幕浏览旅队历史,可以亲身体验以声光电效果生动还原的实弹发射的激动瞬间……”行走在该旅正在建设的“赤火长歌”文化教育园,该旅政治工作部宣传科科长徐大权向我们介绍。他们按照“好传统+”“新媒体+”思路,将军史长廊、缅怀先烈场所、廉政文化园、安全文化园等一体设计建造。这座文化教育园将依托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提升文化教育场所的体验感和适用度,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二
线上书籍精彩纷呈、VR游戏激战正酣、“撸铁”健身大汗淋漓……某“地下龙宫”内,周末时间的“赤火”野战文化俱乐部,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我们野外驻训时间长、任务重,训练地域多在‘龙宫’深处、偏远地区。这种整合了学习阅读、游戏娱乐、强身健体、教育集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心理服务场所,能有效提升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受到官兵欢迎。”正在“地下龙宫”担负值班任务的某发射营政治教导员刘冬说。
走进这个特殊的俱乐部,只见“悦智区”内存有大量图书和可供扫码观看的红色影视、纪录片,“悦心区”里军营唱吧、VR游戏机、体感游戏机等一应俱全,“悦身区”摆放有跑步机、划船机等健身器材,满足了官兵在密闭条件下的多样化学习娱乐和体能训练需求。
三
“尖兵一杀出,就让敌人哭……”炎炎夏日,某驻训场训练间隙,两名“赤火”文艺小分队队员,拿起快板,现场来了一段《赤火精兵显神威》,生动活泼,赢得官兵喝彩。
近年来,该旅组建文艺小分队,积极开展战地文艺创演活动,通过兵说兵、兵演兵、兵唱兵,用富有战味兵味的文艺作品,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
战车硝烟当舞台背景、典型故事为创作素材、兵言兵语作主持台本……去年以来,小分队跟随部队转战大漠戈壁、偏远点位、“地下龙宫”,用一场场送到一线的文艺演出,一个个短小精悍、兵味浓郁的文艺作品,点亮了与部队练兵备战融为一体的基层文化生活。
白山黑水扎根、高原大漠砺剑、草原戈壁重塑……“七一”前夕,一部由该旅官兵自编自导的情景剧《赤火的云图》上演,再现该旅光荣历史的重要瞬间。剧中的每个故事都取材于官兵真实故事,引发官兵普遍共鸣。
三级军士长刘国振看完演出后说:“节目真实又生动,透过一个个历史镜头折射出我们转型跨越的新风貌,让大家进一步提升了对‘赤火’标识的认同感、自豪感。”
战歌随硝烟激昂,战鼓伴车辙雷动。近年来,他们创作出一批来源训练一线、宣扬战斗精神的文艺作品,有力激发官兵敢打硬拼、持续冲锋的豪情壮志:《赤火战歌》以“赤火精神”为主线,生动展现该旅官兵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精神本色;歌曲《热血尖刀》热情歌颂某发射营执行实弹发射的砺剑征程;情景剧《搬家》讴歌移防换型官兵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接到号令打起背包就出发、扎根深山无私奉献护国宝……“赤火精神”烙印在该旅官兵心中,又催生了一曲曲激昂奋进的青春战歌。
上图: 该旅“赤火”文艺小分队队员在休息时间与战友们一起排练节目。
杜广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