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我来到位于重庆的陆军勤务学院学习后勤参谋专业,惊喜地发现很多教员都是熟面孔。原来,在中国军队改革中,这所军校以两所之前的院校为基础调整组建而成。2014年,我曾在其中一个原组建单位学习过军需课程。再次看到曾经关心、帮助和指导过我的教员们,我感到很温暖;同时,看到他们因调整改革从另一个城市搬到重庆,这种坚定的服从意识让我很敬佩。
从2014年到2019年,中国5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军队也在发展,能够亲眼见证,对我来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
外训教学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是我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每周五,在外训大队学术报告厅,外军学员都会就本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编制体制、军队后勤等内容开展国情军情分享会。这是一个缩小版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巴基斯坦少校扎克里亚的分享,我了解到他们国家的军队后勤体系不包括财务、卫生和军械,仅指物资的补给和运输,这和许多国家有很大区别;而斯里兰卡中校桑纳特则从他参加本国反恐行动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如何做好战争中的后勤保障,赢得全场的热烈掌声……这种分享交流式的第二课堂,内容新颖且贴近实战,既能拓展专业知识,又锻炼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领导管理等能力培养被纳入培训计划,反映出中国军队院校教育视野和思维的变化,有利于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为打赢现代战争培养更多人才。
学院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管理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更加专业化。虽然现在的外训大队和过去的外训系都由办公室、学员队、翻译室组成,但现在各部门各司其职,人事关系不再交叉,过去那种教员既是教学参谋又是教学翻译的情况不存在了。清晰的岗位职责划分使教员们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教学质量和保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文职人员队伍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里的文职人员多了,很多教学岗位由文职人员担纲,他们有的是现役转改,有的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考。许多文职人员比较年轻,朝气蓬勃且富有创新精神。我的教员中就有文职人员,他们学历高、创新能力强,是教学岗位的重要力量,为院校带来了新的活力。
任何一支军队都需要在不断调整改革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这些变化是军队院校改革的成果,而军队院校改革只是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个缩影。我在军校中感受到中国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必将推动这支军队的建设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孙宏愿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