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某部党委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公布党委办实事落实清单,突出办实事效费比,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把相关要求贯彻到基层、落到实处。该部这一做法给人启示,值得借鉴。
所谓效费比,就是产出效益与投入费用的比值。提高效费比,就是在为官兵办实事过程中,要有成本意识,重视产出和实效。如何用有限的资源为官兵办好实事,既考验领导干部的水平、作风和境界,也是部队建设的客观要求。
当前,部队各级积极为基层办实事,让广大官兵倍感温暖。但也应看到,一些单位仅仅在乎办实事的“量”,而对实际效益关注不多:有的好大喜功、盲目跟风,搞政绩工程,甚至出现“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情况;有的搞“纸面落实”,把计划当结果,把完成当完美;还有的事前不进行科学论证,不征求官兵意见,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诸如此类,皆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端正、纾难解困方法不当有关。
提高效费比、算好成本账并不难,关键在于党员干部是否有科学的政绩观。俗话说,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打破单纯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惯性思维;要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造福”与“造景”的关系,既谋一时又谋长远,既谋一域又谋全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
基层有所呼,机关有所应;官兵有所需,机关有所为。各级在办实事中不能一厢情愿,应力戒想当然,切莫用自我感觉代替官兵感受,要多深入基层进行全面调查、细致研究,设身处地为打赢负责、为官兵着想;善于从官兵表情包中看“阴晴”,把官兵的牢骚声当作工作着力点,精确掌握难题症结、精准投放定量资源,真正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赢得官兵“最大满意”。
办实事的目的是让官兵得实惠,实事办得怎么样,官兵评价最客观。各级党委机关应跳出自说自话、自我检验的圈子,让官兵当考官、打分数,确保每件实事都能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完善督导问责机制,将办实事情况纳入考核评定、检查调研、巡视巡察等工作,对积极作为的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拖延懈怠的依规依矩追责问责,引导各级党员干部高效率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