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做爱国奋斗的有志青年


■王明森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身之本。广大青年要想建功立业、成就人生,就必须爱国爱民,矢志为党、为人民、为祖国永久奋斗、赤诚奉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无论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无论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岳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还是“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的邓世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杨业功……一个个闪光名字的背后,传承的是一心为国、高扬大义的民族之魂,凝聚的是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的精神伟力。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广大青年要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常怀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把满腔热血融入时代洪流,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筑牢一心向党的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百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广大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贞初心始终未变。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正是青年的觉醒,点燃了民族复兴的星星之火。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中,一批批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赞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征途上,数十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数百万名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奋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出突出贡献……对新时代青年来说,当下最紧要的是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自觉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扛起丹心报国的使命担当。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2000年,河北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奔赴万里之遥的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他们回信中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每名青年都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身在何种岗位、从事哪种职业,都应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自觉让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增强团结奋斗的大局意识。团结产生凝聚力,团结孕育生命力,团结催生战斗力。纵观古今,每到关键时刻、危急关头,中华儿女总能团结一心,各尽所能,使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广大青年要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大力弘扬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党的领导下积聚形成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在团结一心中披荆斩棘无畏惧,在团结拼搏中乘风破浪争一流。

保持改革创新的进取姿态。“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表明,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我们党的事业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需要一代代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广大青年要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指针,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更新和升级自身知识储备,提升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潜心求学汲取新知识,通过攻坚克难练就新本领,把智慧与力量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全社会都应支持关心青年成长,既要培土浇水,更要铺路搭桥,不断释放青年创新创造活力潜力,让广大青年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