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陕西红色印迹》地图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
6月28日,“真理味道·信仰之源”红色文化长廊启用暨“真理号”专列首发仪式,在浙江省金华市举行。
“七一”前夕,各地红色旅游人气渐旺,迎来红色旅游热潮。透过这些新闻,新时代双拥实践的新气象扑面而来,春风化雨般的新变化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双拥工作不再仅仅是节日期间的走访慰问,而是落实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练兵备战的许多方面。各地落实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制度,不断推进双拥工作常态化发展。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役期间,军地有关单位到烈士纪念设施前举行仪式,役前教育邀请革命老兵作报告、讲红色传统,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起到了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的培根塑魂作用。
从全国层面的“情系边海防官兵”专项慰问,到各地扎实开展的赠送爱心“医疗包”、专场招聘会、军地鹊桥会、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等活动,邀请革命老区代表参与,由双拥模范监督,处处体现了全民国防的显著特色。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日益显示出凝神聚气的鼓动效应。
前不久,军地联合印发《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实施办法(试行)》。近日,军地联合印发《关于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系统化、体系性、全局性的法规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双拥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在“新”字上求突破,“创新”日益成为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传播的一个关键词、高频词。
从全国到各地,社会各界主动关心军队建设、关注军人合法权益、关爱军人家庭和优抚对象,推出涉及后勤保障、法律援助、褒扬激励、优先优惠、退役安置、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教育培训等一系列优惠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广大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处种菱浅种稻”,重点领域有突破,面上普及收获多——接地气的新时代双拥实践硕果盈枝、气象万千。
放眼全国,双拥工作的社会基础和覆盖面不断巩固和扩大,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群众性双拥工作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红色资源成为双拥工作弘扬传统的深厚土壤,双拥工作创新赋予红色资源新的生机活力,新时代双拥实践日益释放出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