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地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红色边城”厚植双拥沃土

——辽宁省丹东市运用红色资源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启示录


■李 昊 崔 鹏

2021年8月15日,辽宁省丹东市“红色公交”正式投入运营,途经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站、断桥、丹东舰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公交” 传播红色文化

■吴 琼 文/图

2021年8月15日,辽宁省丹东市“红色公交”正式投入运营,途经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站、断桥、丹东舰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车辆设置红色公交专线线路标识,车体喷涂红色公交图案,驾驶员、乘务员统一着装,向乘客介绍沿途红色景区。

今年,“红色公交”进一步丰富车厢文化,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丹东创建红色旅游城市。

寻 亲

8万余军民参与同一个行动

今年清明节期间,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93岁的老干部丁宝鉴,在家人搀扶下来到一座烈士墓前,俯身轻轻擦拭墓碑,嘴里念叨着:“老战友,我又来看你了!”

丹东,被称为“红色边城”。72年前,志愿军将士从这里出国作战。“要钱出钱,要人出人”的口号响彻云天,“英雄城市”的美誉从此口耳相传。2020年10月,丹东市第8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丁宝鉴回忆,1945年3月,他和同学隋心湖从山东老家入伍,一起随部队奔赴东北战场,后来又一起从丹东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两人约定:“活着的给牺牲的上坟,照顾好牺牲者的家人。”直到前些年,他终于在元宝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找到隋心湖烈士的墓地。

这种寻找与守护,在丹东市已经成为常态。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丹东这片热土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有名有姓的烈士有近2万人,无名烈士有1700多名。”在2019年8月的丹东市委议军会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崔宝威的发言引发热议。这些无名烈士是谁、因何牺牲、家在哪里、还有什么亲人?面对这些问题,军地双方达成共识,一起为烈士做好一件事——寻亲。

同年12月,丹东市发出《丹东市开展“为烈士寻亲”倡议书》,常态化“为烈士寻亲”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双拥工作是一座桥,不仅把军与民联系在一起,也把不同职业的人联系在一起。”丹东军分区司令员王建新介绍,3年多来,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起的“为烈士寻亲”活动中,8万余军民积极参与,已经为52名烈士找到亲人。

“归 队”

数百散葬烈士迁入烈士陵园

2021年清明节,丹东市元宝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军地领导、各界群众和中小学生代表200余人,一起为3名散葬烈士举行迁葬仪式。

几个月前,元宝区七道街道办事处七道村村民滕广武平整山场,意外发现了3座坟墓。军地有关部门经实地考察和多方求证,最终认定安葬在这里的是抗美援朝烈士邢德才、冯子清、陈龙长。

“把散葬烈士迁入烈士陵园,就是帮烈士‘归队’!”在丹东市,这已经成为广大军民的共识。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数十名由前线转运回国的志愿军伤员因伤重不治牺牲,就近安葬在丹东市振兴区滨江村附近的山坡上。2019年,村里出资兴建滨江村烈士陵园,将村域内散葬的烈士遗骸统一迁葬、规范管理,集中安葬了31位志愿军烈士。

据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志记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并安葬在当地的烈士有1603人,这些烈士除385位安葬在北山烈士陵园外,其余均散葬在全县各乡镇。“前几年,我们县把散葬烈士墓分别迁葬至5个烈士陵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洋说,“迁葬的目的就是要让逝者有不朽的名,让生者有永恒的爱。”

近年来,丹东市已有数百名散葬烈士迁入烈士陵园安葬。6月13日,宽甸县长甸镇,军地有关部门对新近发现的两座无名烈士墓进行勘察测量、登记文字信息、多角度拍摄图片。相关资料经整理后,录入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台账。为烈士纪念设施建立电子档案,是丹东市的一项创新举措。

“双拥工作连接历史和现实,只有不忘初心、回望来路,才能踔厉奋发、走好新路。”前不久,市领导走访慰问驻军某部时说。

结 亲

102户烈士遗属获温暖帮扶

“娘,您的老寒腿好些没有?我给您捎来了治疗老寒腿的膏药。”前几天,丹东市元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姚瑶冒着大雨,来到89岁高龄的烈属邹翠云家,送上膏药和一副棉护膝。

查璃是宽甸满族自治县烈士丁磊的母亲。去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洋通过网上寻亲平台,得知查璃一人独居,便主动与她“结亲”,还专程带老人到医院治疗。病情好转后,查璃见人就夸:“张洋这个儿子真是太贴心啦!”

在丹东市,这样的“结亲”美谈不胜枚举。市双拥办主任王培毅介绍,在寻找无名烈士的过程中,全市开展“替烈士孝敬爹娘”活动,建立了“寻亲—结亲—走亲”的工作机制。

针对烈属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等现实问题,丹东市采取“一家一对接”的方式,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对全市烈属走访不缺一户、不漏一人,对享受优抚待遇的烈属逐一建档立卡、跟踪服务,限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认了儿女,解了难题!”许多烈属由衷赞叹。

“旧屋换新感谢党,幸福生活奔小康。”2021年8月21日,凤城市弟兄山镇烈属李春芳住进由当地政府帮助翻建一新的房子,当地一位退休教师脱口而出的这句话,道出了“光荣之家”的心声。

“要不是你们帮忙,这些果蔬就烂在地里了!”在丹东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东港市小甸子镇,烈属王桂荣一度因农产品滞销而发愁。东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结亲”领导得知后,立即发动同事们帮助销售。很快,滞销农产品被抢购一空,王桂荣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统计显示,3年多来,“结亲+救助”机制让全市102户烈士遗属得到温暖的关爱与帮扶。

薪 火

千余老兵争相讲述英雄故事

“阵地上就剩下高喜有一个人,他打退敌人4次冲锋,守住了阵地,在后来的白云山战斗中牺牲了。” 96岁高龄的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7团副政委吕品,面对镜头讲述“血战白云山”的11个昼夜,让许多人感动得流泪。

丹东市军地联合,抢救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辗转8个省区20多个市,行程逾10万公里,采访了234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志愿军老兵。102集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线上线下同步推出,反响强烈。

前不久,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关于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在丹东市军民中引发广泛热议和积极响应。几年前,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军地合力发掘保护抗美援朝遗址遗迹,300余名志愿军老兵及后代加入遗址寻访和宣传动员。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和核实,124处遗址遗迹挂上铭牌,名称由来、历史价值得到确认。

血脉赓续,薪火相传。近年来,老兵义务宣讲队始终保持在1000多人规模,他们应邀分赴城乡讲述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黎明,通过自己拍摄的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确认志愿军入朝地点在马市村“浮桥遗址”。宽甸县金固村侯发文老人,讲述以民兵身份参与山坳里的志愿军空军指挥所建设,丰富了遗址铭牌内容。

同时,根据为烈士寻亲的经历和老兵义务宣讲队的讲述,丹东市有关部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65万余字,编辑出版《抗美援朝丹东遗址寻踪》《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故事》等书籍,成为当地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

讲述“最难忘的事”

■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 余耀忠口述

如果说我的前半生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奋勇杀敌,那么离休后的任务就是在宣传教育的“阵地”上讲好红色故事。

我今年91岁,是一名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老兵。我1991年离休,现在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休养。

20多年前,北京一家报社的记者打电话采访我,我婉言谢绝了。比起许多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那些“事迹”又算什么?记者接下来的一番话却深深打动了我:“老首长,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宣传您个人,想通过挖掘您的事迹,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就这样,我接受了采访,也为自己安排了另一个“任务”——把红色故事讲下去。

这些年我先后做了近百场宣讲报告,都是讲述战场上“最难忘的事”。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应邀参观刚修缮好的抗美援朝空军联合地下指挥部遗址。看到遗址内部的陈设和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我为官兵们讲述当年驾驶战机与敌人战斗的故事,讲完课回到家里才发现两条腿浮肿得厉害。老伴心疼地劝我:“年纪这么大了,就不要逞能了,好好休息吧!”我当即说:“当年战场上死都不怕,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每逢当地中小学开学,党校培训干部,新战士入伍,红色故事宣讲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继续把红色故事讲下去。

(梁晓雨整理)

寻找“最可爱的人”

■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 崔 瑞

我是一名有过20载军旅经历的退役军人,1999年转业到丹东市公安局工作。2015年5月,在各级领导支持下,我通过丹东市慈善总会组建了“一家亲”义工站。

丹东因抗美援朝闻名于世。当年“最可爱的人”如今大都风烛残年,他们身在何处?生活如何?物质和精神上有何需求?经过调研和讨论,义工站2015年5月16日启动了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图说“最可爱的人”、奉献“最可爱的人”系列活动。

通过志愿军老兵苏源发,我联系到1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一传十、十传百,活动很快在当地引起反响。

到偏远乡村看望98岁志愿军老兵高德禄的情形,令我至今难忘。老人见到我后,十分惊讶地说:“没想到,你们能到深山里来看我!”话别时,老人坚持走出屋子,站在山岗上目送我们远去。

起初,我只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义工站工作群宣传志愿军老兵的英雄事迹。后来,我们与媒体合作开设专栏,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报道。

7年来,我与200多位志愿者入户走访抗美援朝老兵近500人,撰写文章、搜集整理文字资料300多万字,拍摄照片3万多张,录像时长2万多分钟。

这期间,我多次到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精神研究中心、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等处交流研讨,越来越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盼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寻访老兵的行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