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一款高档手机,有些功能人们很少用;一辆高级轿车,它的一些“高端”之处从来没人刻意地去感受……很多时候,一些物品被赋予的功能中,总有一部分会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就像这些功能“沉睡”了一样。
具体到使用武器装备中,同样存在一些有待激活的“沉睡”了的功能。手机、轿车那些“沉睡”的功能是否激活,似乎无关紧要。但对武器装备来说,激活或者唤醒这些“沉睡”的功能,有时却攸关战斗胜负甚至能够影响战争的走向。
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在一战期间敏锐地预见到飞机运用于作战的巨大潜力,主张深入“挖潜”,激活战斗机“沉睡”的功能。意大利军事当局对此却充耳不闻,反而因被他抨击而恼羞成怒。后来,意大利军事法庭公开为杜黑昭雪。
各国对高射炮功能的认识,很长时间存在这样的成见:“高射炮就是防空武器”。直到二战期间的北非战场,隆美尔在缺少反坦克火器情况下,用88毫米高射炮预设伏击阵地,摧毁英军大量坦克,人们这才开始重新认识高射炮的功用,重视激活其“沉睡”了的那部分功能。
武器装备作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其功能都是从实战需求出发,经过多方权衡精心设计而成,能用于应对不同情况。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前提就是要全面熟悉了解武器装备所具有的功能,尤其是要积极探索并激活那部分“沉睡”的功能。如此运用武器装备,才能在战场上 “出奇制胜”。抗日战争期间,迫击炮在我军官兵手中甚至能被用来平射摧毁日寇碉堡,正是这个原因。
这种激活往往来自平时的“用心”和“留心”。1943年,苏军进攻被德军控制的新罗西斯克港时遇到困难——德军阵地修筑在防波堤之后,舰炮打不着;其防空力量也很强,用飞机轰炸势必会造成很大伤亡。作战会议上,一位舰长提出用鱼雷进行攻击。因为,他在一次演习中亲眼看见一枚鱼雷冲上沙滩,向前滑行了20多米。该提议被采纳。战斗打响后,一枚枚经过改装的鱼雷,冲出水面,越过防波堤,把德军阵地炸得七零八落,苏军很快占领港口。
这些巧妙使用武器装备的战斗实践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作用,就必须破除思维定势,在掌握其基本使用技能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对其能力进行挖潜。挖潜的过程就是激活其“沉睡”的那部分功能的过程。对传统武器装备应如此,对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运用更应如此。只有将其功能充分激活,使其更好地融入体系,才能在对抗激烈的战场上发挥出更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