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6个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记载着一个新组建单位建强战斗堡垒的探索和实践——

“新点号”有了“传家宝”


■郭 芳 甘 戈 陈兴旺 孙书鹏

“党支部会议记录本马上又要用完了,我们要继续把这个‘传家宝’保存好、传下去。”“七一”前夕,战略支援部队某分站站长、党支部副书记张波,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会议上郑重其事地说。

这个分站,是戈壁滩深处的一个新建单位。几年来,分站党支部会议记录本从临时本到正式本,记录人换了一个又一个,记录本也写到了第6本。

对分站官兵而言,这些党支部会议记录本,不仅记录了单位成立几年来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还承载着官兵扎根戈壁滩奉献青春的一个个闪光时刻。

“树扎下根,人也就扎下根”

分站正式组建后,第一任站长李学远上任的同时,带来第一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翻开这个记录本首页,会议记录员冯小康找到了自己当时的签名。

轻轻抚摸着这本边缘有些褶皱的记录本,冯小康讲述了分站第一批官兵在戈壁滩上迎风斗沙、艰苦创业的历程。

一次,心理咨询师到基层送服务,让分站官兵画出“心里最想要的东西”。结果,大部分官兵画的是树和草。

党支部立刻召开会议,支部书记张虎说:“在不毛之地,绿树、绿色带给官兵更多的是希望。种树就是种希望。”

分站方圆数十公里光秃秃一片,地上只有沙子和石头。第一次,种了10棵青杨,一棵没活。第二次,种下5棵胡杨,也没活。

“这可不行!我们换了土再试试。”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正在分站挂钩帮带的站长葛页提了个建议。

土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又接踵而来。当地人常说,这戈壁滩上“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2020年4月的一天,官兵上午刚栽的青杨,下午就全被特大沙尘暴吹倒了。这65棵青杨,是他们辛辛苦苦从几十公里外拉回来的。党员寇晓龙见状,第一个冲了出去,大家纷纷跟上,用绳捆、用背顶,迅速填土回埋。漫天黄沙与铁锹扬起的沙尘混在一起,官兵耳朵、眼睛和嘴巴全是沙子。

几个小时连续奋战后,这些树苗终于被抢救成功。当天,张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定要把它种活……大家好样的!干最难的事,当最好的兵。”

这65棵青杨,成为第一批在分站扎下根的树。时至今日,官兵种树3795棵,活了2811棵。

“树扎下根,人也就扎下了根。”那年5月,某部政委胡泽刚到分站当兵蹲连,在工作区与官兵同吃同住。

“那时,政委和我们一起在方舱里执行任务,一起在狭小的值班房里排队洗漱。”大学生士兵任强忘不了当时的情景,“政委说,我们要一起把营区建得更好,让大家更安心、更舒心。我听了以后很激动也很感动,干劲越来越足。”

翻开党支部会议记录本,笔者看到,2020年7月该站召开了搬入新营区后的第一次支部党员大会。记录本上清晰记录着当时的情形——

“生活条件好了,精神生活更要好。”“分站要搞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文化传承。”“戈壁滩有的是石头……”

来自江西的士兵邹福清主动请缨:“我以前学过画画。咱们做了这么多事,不如把它画在石头上、传下去。我有信心干好!”

从那以后,“文化石”创作团队正式成立。小组长邹福清带着大家端起脸盆、拿起画笔,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官兵你一笔我一画,仅3个多月就完成了81块文化石的创作,记载了分站发展建设的点点滴滴,在荒芜戈壁绘出勃勃生机。

走进新营区,左侧是一块“忠诚石”,盛开的花朵向着太阳,凝望远方的士兵庄严宣誓。这是分站官兵乐守大漠戈壁的生动写照。

营区右侧的那块“胜战石”,邹福清整整画了15天。“我想记录下战友们在戈壁滩上战斗的日日夜夜。这是我们向战为战的战斗宣言。”他说。

继续翻看记录本,字里行间充满了分站建设发展的蓬勃力量。“确保成功”“主动请战”“能力提升”等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字眼不断出现,让人感受到一个基层“战斗堡垒”激情奋进的强劲脉动。

“高科技平台,就是我们亮剑的舞台”

在这6本会议记录里,出现最多的议题是“议战议训”。

“铁疙瘩”从测试厂房安装到戈壁滩后,一开始有些“水土不服”——设备多次出现过热死机、过冷难启动的情况。技术干部孙林涛带着几名骨干经过研究讨论和反复试验,引入专用通道,实现精准温控,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就这样,分站官兵昼夜铆在机房,和装备的疑难杂症“死磕到底”。他们严控质量标准,完成多项技术改进,装备比预期提前一个月形成战斗力。

利剑铸成,只待出鞘。戈壁深处,分站官兵砥砺奋进,让科技力量焕发勃勃生机,助推战斗力驶上“快车道”。

果然,他们一鸣惊人,在某任务中打响“头炮”。技术分队因表现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

随后的多次任务,该装备次次圆满完成。设备方舱内,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但是麻痹大意的思想悄然抬头。

“这个装备操作起来不难!”一次,第一党小组组长代定冬无意间听到战友聊天后,决定组织大家召开一次专题党小组会。

“装备再好,人的能力和它不匹配也白搭。按几个按钮,谁都能干。可设备一旦出故障,该怎么维修排故?如何在任务中挖掘设备潜能?”设备主管孙林涛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给自己定的标准太低了,我得反思。”“作为供配电分系统负责人,我对设备原理还没吃透……”看到大家深刻反思,代定冬将讨论焦点转到订措施、抓整改上。

经过这次党小组会,官兵浮躁之风渐渐消退,学习氛围渐渐浓厚起来,人员与设备结合得更加紧密。张波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人装合一’的最高境界!”

很快,新的考验来了。某任务准备过程中,设备出现信号异常。此时,距任务窗口只剩不到3天。

“出故障的虽然只是一个分系统,但要排查的节点总共有几千个!”提到当时的情景,一级上士冯小康的声调骤然提高,“上到几十米高的天线,下至昏暗狭窄的管沟,都要排查到。能不能完成任务,大家心里都没底。”

关键时刻,党员于云龙说:“高空作业我擅长,我负责天线。”党员李鹏飞说:“机柜间的连接我熟,我来查机柜。”党员关照峰说:“管沟里的线缆交给我。”

党员带头,全员上阵,官兵连续48个小时扑在设备上。最终,关照峰定位了故障点。经过连夜抢修,设备以最佳状态“参战”,又一次圆满完成任务。

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分站官兵的战斗力不断得到磨砺。笔者翻阅分站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发现,有段时间,任务特别密集,党支部一个月组织召开12次会议,议题大多围绕提升战斗力展开。

一天,分站政委张虎刚刚出差回来,看到会议室里战友们围在“集体二等功”奖牌前,你看看我摸摸,爱不释手。“咱们把它拿到大门口,一起合个影!”官兵灿烂的笑容,定格在这张写满荣誉的照片上。

那次任务中,分站官兵长时间持续作业,主动创新,快速跟踪分析,准确判断形势,精确掌握态势,为任务研判提供了第一手关键数据,荣立集体二等功。

张波因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看着装备从一个个零部件变成一个大系统,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我盼望它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创新突破,在‘戈壁沙场’取得更多更大的战果。”他说,“高科技平台,就是我们亮剑的舞台。”

“空间有距离,党组织却要时刻与基层一线官兵‘零距离’”

分站的支部记录本上,频繁出现“工作区”这个字眼。在戈壁滩上,分站的生活区和工作区相距很远,想把战友们集中起来开个会,着实不容易。

“空间有距离,党组织却要时刻与基层一线官兵‘零距离’。”分站政委张虎告诉笔者,针对这一矛盾,他们大胆进行组织模式和运行模式创新。

2021年6月,分站被上级确定为“按纲抓建”试点单位和“党小组建设”试点单位。支委会上,政委张虎提出,按照“建、用、帮、管”的思路推动党小组建设,支委全票通过。随后,分站将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官兵区别开来,相近专业的人拢一起,党员与群众混合编组,支部委员放进去,新的党小组很快建立起来。

放权赋权越多,创新创造劲头越足。分站党支部赋予党小组支部事务建议权、评先评优初评权、党员发展对象推荐权等,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悄然增强。

如何缩短技术人员成才周期,是分站党支部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在党小组组织的“一帮一”活动中,“技术大拿”孙林涛和助理工程师王健结对子。“徒弟”王健铆足劲,跟着孙林涛钻研业务。2021年,王健作为某重大任务负责人,优化算法,实现目标“黑障区”全时段跟踪,火线荣立三等功,同年转为正式党员。后来,王健又和中士刘楠结对子。在王健影响带动下,刘楠被评为2021年度“四有”优秀个人,成为预备党员。

组织建设好,技术也要迈开步,“两条腿”走路才能又快又稳。激活源头,创新的效能就会充分释放。翻开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创新发展”4个字反复出现。

那年11月,党支部就如何高效管理备品备件展开讨论。王健主动请缨,负责设计“装备寿命全周期管理系统”。没有现成的资料,王健一边摸索一边设计,前后改了30多个版本。就连探亲休假时,他都跑到家附近的超市看店员扫码,琢磨信息录入问题。

过去,维修检测这套堪称庞然大物的设备,需要乘坐电梯;现在使用新系统后,可以快速获取数万个元器件的状态信息并精准定位。

在分站采访的短短几天里,笔者被这里的官兵深深感动着:面对成绩,他们思考最多的不是立功受奖,而是如何挖掘设备潜能,胜任更难更重的任务;面对困难,他们思考最多的不是退缩回避,而是怎么攻坚克难,从机房走向战场;面对未来,他们思考最多的不是进退走留,而是如何乐守大漠戈壁。

分站最近一次支委会的议题是:研究确定党员发展对象。党支部书记张虎说:“经个人申请,党小组提名,推荐刘学浩同志为2022年度党员发展对象……”

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越记越厚。戈壁“新点号”里,“一线战斗堡垒”的故事又翻开新的一页。

图①:战略支援部队某分站官兵乐守大漠。

阿木尔孟克摄  

图②:战略支援部队某分站官兵扎根戈壁,苦练本领。

苏  晓摄  

图③:战略支援部队某分站官兵在进行“文化石”创作。

阿木尔孟克摄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胡泽刚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新形势下,不少基层单位远离机关,常年机动,任务繁重,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只有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握部队动散抓建特点规律,进一步把战斗堡垒筑坚强,才能全面锻造“三个过硬”基层。

把党建责任贯通到底,让党的号令在基层一线落地扎根。强烈的使命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各级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正副书记站排头、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班子成员靠前抓、集体领导形成集体合力,党员骨干一起上、主体队伍迸发主体力量,部队上下才能成为一块“整钢”,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不断奋进。

把组织功能深度激活,让党的力量在基层一线充分彰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既要输血又要造血,既要“授鱼”更要“授渔”。有时候,不妨让基层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放手让他们在急事难事、大事要事中摔打历练。

把制度原则落到实处,让党的规矩在基层一线有效发力。动散条件下,基层往往面临组织难健全、制度难落实、功能难发挥等问题。必须坚持组织覆盖全方位、人人都在组织中,党建跟着车轮转、时时都用制度管,规矩严在各领域、事事都有高标准。人员再散,组织管理不能缺位;机动再远,制度落实不会落空;节奏再快,党建标准不能降低。

把经常工作融入经常,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新形势下,新质新域基层单位“平时就是战时”的特点鲜明,抓党建必须做到“快、准、实、活、灵”,真正把“生命线”融入指挥链、作战链、保障链。教育管理重在贴紧做实、同频共振,创先争优重在搭好平台、用好抓手,组织关怀重在设身处地做到官兵心坎上。要着力在激发战斗精神、凝聚胜战力量、点燃创新激情上下功夫,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