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彰显强军文化的时代魅力

——驻香港部队某基地以创新精神打造强军文化闻思录


■王 棠 叶 鹏 庄子蔚

驻香港部队某基地以创新精神打造强军文化,为部队全面建设注入内驱动力。图为该基地官兵参观“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
叶 鹏摄

时代的发展、官兵的多样化需求,对我军强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驻香港部队某基地吸收特区改革创新文化滋养,持续开展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和基地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践,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动力,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编 者

“火眼”实验室模型、大型仿生机器人……这一天,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展厅里,琳琅满目的“深圳智造”成果让前来参观的驻香港部队某基地官兵感受到特区创新创造的强劲脉搏。大学生士兵郝敏在留言簿写下感慨——“何以前行,唯有创新”。

这是官兵与特区创新文化交汇的一瞬,也是该基地以创新精神打造强军文化的一个截面。

近年来,该基地在特区激荡充盈的改革创新氛围滋养下,敢闯敢试、锐意进取,持续开展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和基地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践,为部队全面建设注入内驱动力,在“创新之城”奏响了一曲铿锵有力的强军战歌。

时至今日,连长李铧仍清晰记着3年前那场歌咏比赛带给他的激动。

“我们是塔山之子,牢记职责不辱使命……”2019年国庆节前夕,该基地组织歌咏比赛。台上军歌嘹亮,台下掌声热烈。比赛结束,该基地某团3营代表队夺得冠军,大家兴奋地相拥庆祝。

合唱指挥、该营教导员丁礼川拍了拍李铧的肩膀,舒了口气——他们对经典歌曲的创新改编成功了!

此次歌咏比赛的必唱歌曲是该基地官兵熟悉的《基地之歌》。如何脱颖而出?排练前,有音乐特长的李铧提出见解:“相比于年轻官兵的喜好,歌曲现有编曲方式有些传统,或许可以结合时代元素将旋律新编,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响应。那段时间,他们从曲调改编、声部划分、节奏把控等方面一一进行调整。一个个来源于年轻官兵的思想火花,在五线谱上跳动、闪耀。

最终,他们凭借过硬唱功和新颖改编征服了评委及观众。李铧回忆:“获得季军的参赛队队员张聪专门找到我说,没想到老歌还能这样改编,感觉很有新时代军营‘烟火气’,很入心入脑。”

然而,“新”歌引来叫好声的同时,也引来不少议论:“作为一首官兵耳熟能详、融入‘精神印记’的歌曲,怎能说改就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向标’,要充分尊重官兵首创精神”……

经过调研,该基地党委一班人从中得出一个结论——争论的焦点并非歌曲本身,而是新旧观念的碰撞。时代浪潮下,官兵感知方式变了,需求层次多元化了,对如何建设强军文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只有善于把经年‘陈酿’升级为时代‘佳酿’,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教育官兵,才能让强军文化更有力地激发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该基地领导的一席话为大家打开了思路,文化创新的“一池春水”也随之激活。

“我现在把功勋车ZG2037交给你,希望你接手后忠诚使命、不负重托……”在参照军队仪式活动规范的基础上,他们创新设计功勋车交接、训练标兵挂金牌等具有单位特色和职业特点的仪式活动范式,将使命与荣誉通过仪式载体接续传承。该基地各营区内,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主线的42幅重大历史题材油画、播放卫国戍边英雄视频的3D全息风扇、投射强军标语的户外大型投影灯……一个个流动的文化阵地、行走的宣教课堂,让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铸魂育人、固本培元的作用。

变的是时代元素,不变的是血脉传承。传统的文化活动并没有过时,只是需要一种适应官兵需求的开展形式。他们还采取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等方式,将主题教育学习教材搬上舞台,化“读文字书”为“赏舞台剧”,让官兵在“年轻态”“沉浸式”的创新表达中既当“剧作者”,又当“剧中人”,真正得到精神洗礼。

“超燃、硬核!”前不久,一部名为《高燃!驻港部队汽车兵的硬核实力》的短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冲上“热搜”。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在笔者看来,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官兵对于强军文化建设的理解和把握上。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该基地党委对此有深刻认识:基地驻防在大城市,加之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愈发需要营造精武强能、敢战胜战的文化环境,提升强军文化“含战量”。

“不论是塔山精神的‘敢打必胜’,还是特区精神的‘敢闯敢试’,关键在于一个‘敢’字。对于我们基地,就是要敢争第一、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打必胜。”那年的干部大会上,该基地领导提出的“四敢”要求,在官兵中引起普遍共鸣。

在随后进行的一场比武竞赛中,一场“徒弟PK师傅”的火热对决,将这种“敢”的文化内核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次“深港运输尖兵”比武中,该基地司机训练连派出精兵强将参赛,与他们带出的“徒弟”、汽车连官兵同台竞技。

“面对司机训练连的班长,大家敢不敢挑战?”“作为汽车连的官兵,我们能不能必胜?”“夺得冠军奖杯,大家有没有信心?”去年年初,在拿到比武方案后,汽车连指导员钟朕鋆在动员大会上抛出问题。连队官兵用呐喊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该连是我军驻香港部队序列中的一支特殊连队。他们每天穿行于两种交通法规、两种法律制度,往返两地执行运输任务,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使命的模范汽车连”荣誉称号,被誉为“文明之师的流动代表队”。

那次比武,他们决心与强手一决高下。钟朕鋆说,那段时间,连队官兵白天正常遂行运输保障任务,午休、晚上熄灯后挤时间加练,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以战领训、严抠细训,成功练就了“左行右行都过硬、驾驶维修样样懂、深圳香港路路通、处置特情能战斗”的过硬技能,最终,在比武场上打败了“师傅”,用实力拉直了外界的问号。

“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那场比武过后没多久,川藏兵站部官兵受邀来到该基地座谈交流,用质朴的语言为官兵诠释川藏线精神,引发广泛共鸣。

“川藏线”的战斗文化有什么特点?“深港线”可以从“川藏线”学到些什么?一场大讨论在该基地部队展开。

“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那场比武落败,究其原因是我们‘战’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差距。”在讨论中,司机训练连的“师傅们”感慨道。随后,他们学习借鉴“川藏线”实战化训练经验,突出复杂情况处置演练,从严开展香港街区泊车、无千斤顶更换轮胎、分队运输防卫等多个课目训练。

文化“软实力”,催生“硬功夫”。司机训练连的经历,是该基地着力提升强军文化建设“含战量”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该基地汇编下发《塔山阻击战故事集》《抗美援朝主题影视作品集》,与解放军出版社联合举办“星火燎原”故事会,深入开展学战史战例、讲战斗英雄等活动,不断为各类文化产品赋予血性战魂。

走近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机,指尖轻点,“码”上阅读;戴上酷炫的VR眼镜,跨越时空,畅想智能……周末的文体活动中心,一项项现代化文体设施吸引了该基地众多官兵前来体验。

“在特区当兵,怎能不掌握‘潮流’文化?”在体感游戏机旁,军士孙俊杰讲起他的经历,“这些年,我们还参加过多次基地与驻地大学的共建共育活动。我听过多堂关于高新科技发展的专题讲座,开阔了视野眼界、更新了知识结构,收获特别大。”

近年来,为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层次水平,该基地充分用好特区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官兵参观驻地高新技术企业,走进深圳交警指挥中心、前海自贸区等特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果展示点。

在“网络+”教育课堂提升自我、在高新技术企业感受“数字创造力”……官兵在领略创新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有力激发了创新创造动力。

本色如兰,其芳自华。连续3年参与组织驻深部队退役士兵招聘会的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干事叶敬说:“基地培养的战士,同时拥有着红色底蕴与创新特质双重优势,受到地方用人单位欢迎。”

采访结束,一种感受激荡在我们心头:强军文化建设要始终与时代旋律合拍、与军营节奏同步、与官兵兴趣共振。当红色基因与创新因子融合,强军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魅力,发挥更大效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