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长时间的寂静过后,火箭军某旅教导队驻守的深山密林,在这一天的子夜时分突然响起了钢铁长龙咆哮的引擎声。这是他们担负“蓝军”任务后的第一战……
承担新兵集训任务的教导队,不仅给一茬茬新兵留下了“兵之初”的铭心记忆,更让驻守在此的下士王谦理解了什么叫“从这里走向战场”。
“班长,你就网开一面让我去下一个点位吧,我回去写检讨还不行吗?”3年前,正参加新兵集训演练的王谦颓然地坐在“阵亡区”,一副要哭的样子。自己平时刻苦训练,就为在战时有用武之地,未承想演练刚开始一切就要戛然而止,这让他如何甘心?
“检讨?你凭什么写检讨?你已经在战场上‘阵亡’了,怎么写检讨?”时任新兵教员的苑司壮铁青着脸:“上战场是游戏么,你投个币就能原地复活?”
演练那天,王谦以他最不想遇到的方式,体会到了“从这里走向战场”这句话的含义。
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新兵集体观看基地发展史的视频时,老一辈共产党员筚路蓝缕、战天斗地的景象让一众新兵动容,唯独王谦不以为然:“又不是打仗,干慢点、少干点怎么啦?”
虽然声音小,但这声嘀咕还是被苑司壮听见了,苑司壮心里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知道,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新战士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发散性思维强了,但那深藏在血脉深处的东西却尚未被完全激发出来。而苑司壮要做的,就是把那种沉睡的东西唤醒……
那天,苑司壮没有急着解释,他在等待时机,一个可以“标本兼治”的时机。
新兵营每月的演练要求十分严格。那一次,王谦在第一关防护时没有扎紧防护服“三口”,而被敌化学武器“毒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让王谦接受不了。他以为苦苦求情就可以换来“下不为例”,但是苑司壮的当头棒喝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看着这名新战士懊丧的表情,苑司壮也陷入了沉思。新兵们要学的不仅是军队的法规制度和军事技能,还有那种军人必须具备的意识——战争下一秒打响!
二
时隔几年,曾经的列兵王谦已经成长为一名军士,而苑司壮也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带兵骨干。然而,一纸命令转变了教导队的原有任务:由培养新兵、开展培训的保障队,转变成了旅队的磨刀石——“高原蓝军”。
命令下达后,苑司壮心潮起伏。面对新的使命任务,他和战友们迫切需要学习,学习更多的导弹知识,学习与演习导调相关的技能……“磨刀霍霍”的他们在等待,等待“刀口向内”逼出驻训官兵的极限。当然,在驻训官兵上来之前,他们只能学习,只能等待,不断地磨砺自己。
“教导员,学这些专业理论,有点儿难啊!”会议室内,苑司壮正向教导员李昭辉诉苦,原本组织新兵集训和各类培训这么多年,早已驾轻就熟,现在却要学习导弹专业理论和“红蓝对抗”知识。年龄长了几岁,接受能力和记忆力也不如从前,如果比不过一起学的年轻战士,自己这张老脸真是不知道往哪儿搁。
“学,必须学,老兵新兵都是兵。你以前说别人没有实战意识,但你现在如果畏惧接受新事物,不就是逃避千变万化的未来战场吗?这就是你准备打仗的状态吗?这就是一名老兵应有的表率作用吗?”一连串提问让苑司壮无言以对,只得继续啃起了那本教材。
送走了苑司壮,李昭辉深吸一口气,眺望着群山。此刻正值高原隆冬,大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自打那一纸命令下来,官兵的话好像都变少了,大山的褶皱间仿佛隐藏着大家的心事。
夜晚,在风雪中站岗的苑司壮脑海中有往事闪过。曾经,他们保障一批批新兵“从这里走向战场”,现如今任务转换了,很久没听到新兵集训期间那震天的呼号了,还有那打靶的硝烟味、手榴弹投掷的爆炸声也在这里消失了。他清楚地知道,他们在等待或者说坚守什么?他们在这里守望战场。
三
这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天,教导队的官兵们每个人却显得兴奋异常。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们打心眼儿里期盼着,却又有几分忐忑。
一份紧急通知下达,要求每个单位轮流前往深山密林驻训,接受扮演“蓝军”的教导队的挑战和磨砺。
教导队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然而,和往年迎接新战友的热闹截然不同,到处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氛围。驻训场上再也看不见标语和横幅,唯一不变的是大院门口围墙上“从这里走向战场”几个夺目的大字。
从今天起,前来驻训的官兵不再是初入行伍的新兵,而是即将“走上战场”的钢铁战士。欢迎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提供更逼真的战场情境,打造更具对抗性的“蓝军”。
子夜时分,山脚下的盘山公路依稀传来军车的轰鸣声。驻训分队正往教导队营区开进,磨砺许久的“蓝军”就要亮出锋芒了。营房里,早已不见了苑司壮和王谦他们的身影,驻训场上一片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