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力主抗金,恢复中原”,达则“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退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不管身在何处都“中原北望气如山”,79岁时还应征加入抗金的行列中,临终时更写下了著名的绝笔诗《示儿》,其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千古流传。
陆游一生创作诗文万余篇,现存的诗歌数量就高达9000多首,广为流传的名句多达600余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古代诗人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活到老学到老,留下约250首与读书有关的诗,其中诗题中有“夜读”二字的高达67首。
无论生活多么飘忽不定,仕途多么坎坷,陆游都始终抓紧时间读书。白天没时间读就晚上读,常常是读到油灯里的油燃尽了还意犹未尽。他在《冬夜读书》一诗里这样描写自己读书的情景:“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如果说陆游的一生中有什么癖好的话,那当数“挑灯夜读书”了。
陆游读书不追风、不赶潮,只读有价值的、有用处的书,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都不改初衷。“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尽管是头有“白发”逼近“老境”了,但在遇到“不我欺”的好书时仍然“青灯有味似儿时”。读圣贤书是他不变的目标,“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刑。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冬夜读书示子聿》);做圣贤是他一生的追求,在《读书》诗里,诗人吟道:“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有道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陆游是只要有好书读,住得再简陋、吃得再差也不觉得寒酸。“退食淡无事,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冬夜读书》)“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五更读书示子》)“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读书》)。
陆游一生都在读书,而且兴趣始终不减。“臂弱传钞少,心烦记问衰。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自勉》)“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题老学庵壁》)。
读书贵在学以致用。有的人读了不少书却不会运用,充其量只能算个“书橱”,是“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赵括从年轻时起就学习兵法,谈起用兵打仗头头是道,然而,当他统帅赵国几十万军队与秦国军队作战时,只懂得纸上谈兵,不懂得随机应变,不仅赵国的军队被秦军全部消灭,自己也被射死,留下了千古笑柄。陆游深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懂得学以致用,他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