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参加役前训练时,被问及为何入伍,许多战友都提到了一句话:“当兵可能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反映了很多人的入伍动机,我也不例外。
我想来当兵,因为这是和我过去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如果我不来,这将是我不会拥有的宝贵经历。一位退役复学的师兄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生只有一次的事,它的权重是无限大。”参军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件事。
我对军营最初的印象,要从幼时我家附近的军营说起。从起床号到熄灯号,从训练的“杀”声到点名的“到”声,每次听着慷慨激昂的声音,我都好奇围墙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汶川特大地震时,看到新闻中解放军官兵利用无线通信设备传递救援信息,挽救百姓生命的场景,我对通信兵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电波”声从那时开始在我心中响起。
此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自学了无线电技术,并考取了业余无线电操作证,申领了业余无线电台执照。
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我申请成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经过一年半的训练,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并不满足于这样的体验。
2017年,读大二的我选择报名参军,由于身体原因,没能通过体检,进入军营的念头暂时搁置。
2021年6月,正在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的我,又想到了军营,这个我无数次想去体验的地方。于是我再次报名,没想到,因为同一原因没能通过体检。
2022年3月,以为征兵年龄上限还是24岁的我,卡着“最后期限”想再试一次。这次,我终于顺利通过体检。
令我惊喜的是,我被分到了通信部队,沉寂已久的“电波”声在我心中再次响起。第一天睡在军营的床上,我因此激动得一夜无眠。
第一阶段摸底考核后,不理想的成绩和表现给了我当头一棒:队列总“冒泡”、紧急集合手忙脚乱、整理内务毛手毛脚……面对种种不如意,我渐渐感到迷茫。
躺在床上回想自己的经历,我反问自己:来军营不就是为了体验这里的酸甜苦辣吗?如果只有甜没有苦,是不完整的体验。
“博士硕士首先是战士”。队列做不对,就一点一点抠;手雷扔不远,就一遍一遍投;格斗练不好,就一招一招过……看着身上增加的伤疤,我却一天比一天高兴,我更愿意把这些“训练伤”看作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我在一个又一个“跟头”中悄然发生变化:手臂上的肌肉逐渐紧实、精神面貌日渐昂扬……这些挫折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笔财富,因为拥有它们,自己身上曾经的娇气一点一点消散,有了盼望已久的阳刚之气。
转眼间,新训就要结束了。当领导问起分配意愿时,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到通信岗位去!”
在军营,我学到了大学课堂里没有学到的东西,那就是我军的红色基因。不论未来是否还继续留在军营,我都会把这段宝贵经历作为激励我不断向前的动力,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追光者”。
(张修山、杨 天整理)
上图:边峥贤参加连队战术比武。陈赵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