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云: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临事适变,是古今中外作战行动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临事适变的核心是灵活,强调的是不拘常法,因变制敌。未来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员只有临事适变,才能始终保持战场主动,夺取作战胜利。
精研“三情”知变。战前精准掌握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等影响作战全局的客观因素,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这是正确定下作战决心和确定形成战役布势的前提。毛泽东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精研“三情”的重点是“知彼”,知彼方能知变。只有熟悉掌握敌人的作战企图、兵力部署、作战能力、作战体系强弱点等,才能科学预测敌可能的主要作战方向、可能采取的作战行动和方式等,研判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便我综合作战目标、环境、方法、手段、效果等因素,在准确领会上级意图和理解任务的基础上对作战进行周密筹划。
灵活布势谋变。布势是作战指挥艺术的集中体现,反映着指挥员的思维、判断、谋略以及运筹决策和战场控制能力。战场上的临事适变,往往表现为战役布势上的灵活性,这与灵活用兵和灵活运用战法是相一致的。因此,指挥员确定和形成布势要不拘一格,强调因时、因地、因敌而定,绝不能墨守成规。战役布势应有预见性,在准确判断情况的基础上要预见到各种可能性,有应对突发事变的准备,努力做到措置裕如。此外还要因情而变,根据战场情况动态变化和作战重心转移不断调整,始终以有利的布势力争战场主动。
因情机断应变。未来战争战场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按预想作战、按计划行动的难度越来越大。指挥员必须具备因情机断应变的能力,根据战场态势变化灵活地选择打法,灵活地运筹组织行动,才能趋利避害,驾驭战场形势发展,牢牢把住战场主动权。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根据战场情况变化灵活用兵,于国民党重兵集团围追堵截中大踏步穿插运动,跳出重重包围,成为战争史上的典范之作。因情机断应变需要指挥员依据作战行动达成的效果,动态指挥控制作战行动,避免呆板教条与不察实情的瞎指挥、乱调控。同时还要不拘泥于作战计划,根据作战进程、战场情况、能力对比等发展变化,动态调配作战资源,适时组织作战转换,最大程度保障主要方向、重点目标、关键环节的处置行动快速有效。
严实训练备变。临事适变,绝不是事到临头就能想变则变,功夫须做在平时。在这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动的时代,谁敢走新路,谁就能获得新战争手段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要做到战时临事适变,必须在平时训练演练中练好应对处置战场各种突发情况的高招,破解指挥员“五个不会”之困。“军之大事,命在于将”,这就要求从指挥员做起,唯战唯严唯实,一切从实战出发,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练保障。同时,还要制订好预案,有针对性地训练指挥链路中断、武器装备遇袭、人员大量伤亡等在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下的应变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