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西海固走向“机遇之海”


西海固,没有海。

如今,挥别“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过去,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已开垦为“中国最美旱作梯田”,山桃山杏花海漫山、生机遍野;一度树影稀疏的六盘山,勃发起簇簇落叶松绿岛,高山林海、溪水潺潺;留下来的西海固人,在地方党委政府引领下,从植树造林到改土治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正在走向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的“机遇之海”。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9个县区的概称,西——西吉,海——海原,固——固原,构成其核心区域。“喊叫水”“旱天岭”“水断头”等“求水若渴”的地名,道出往昔缺水、地焦的恶劣生态环境。

在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理论上最多承载22人,却一度要养活142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方式,将123万人搬出大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105亿元实施的35万生态移民工程,大大减轻了西海固的人口、资源矛盾,移民得以在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拔掉穷根。与此同时,迁出区800多万亩生态用地和未利用地也得到自然恢复。

现在的西海固大地已然群山葱茏、梯田层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3000万吨以上。固原市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4%提升至目前的27.28%。

海拔2110米,在位于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沟林场,两片试验林地对比显著——一片林子排列密集,但树干细得可怜,树下难觅草本植被;另一片看着稀疏,但阳光通透,地表灌木和草木盎然生长。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院长余治甲一直关注着试验林地的变化。通过不同密度间伐效果的对比,进而确定适宜方式来致力最终形成多树种、多层型、可天然更新的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

固原市以流域为基本单元,针对不同山形、沟道、土质等要素特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并举,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绿、一个流域接着一个流域攻……仅彭阳一县,森林资源保存面积由27万亩增加到180.16万亩。

山山水水焕然一新,西海固的灵气日益外露。

“我的‘致富经’就是念好‘生态经’,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不能端着金饭碗挨饿。”西海固人焦建鹏,大学毕业后曾到城市搞广告公司。伴随退耕还林的推进,他10年前又回到老家固原市西吉县龙王坝村“搞生态”。

“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新渠道。”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副调研员裴京斐说。目前固原市已培育出近500个乡村旅游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乡村旅游板块和聚集带。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海原县关桥乡,以前百姓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梨树,不具规模也没有品牌效应。这两年,当地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依托村庄面貌,规划了步道、观景台、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昔日的西海固山乡被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及农产品加工一条龙的特色“梨花小镇”。

实施国家储备林、“碳汇交易”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发展智慧低碳城镇项目……宁夏致力以增绿量、建机制、富百姓为基础做实生态经济。当生态改善政策在西海固大地陆续落地,生态红利不断得到彰显。

当前,乘着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东风,西海固地区正努力通过山林权改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打造“生态经济”新高地等一系列举措,寻找为生态赋能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据新华社银川6月12日电  记者王永前、孙奕、赵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