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农耕文明的历史深处走来,曾经落后的生产力使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的“相依为命”让马这一忠诚骁勇的动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征战以及娱乐竞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马是勇敢、忠贞精神的象征,马就是行走在大地上的“龙”。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涉及马的诗词歌赋可谓不少,而且还多以赞美为主。杜甫诗《房兵曹胡马》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是杜甫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用传神之笔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驰骋万里的“胡马”,借此期望房兵曹(“兵曹”是古代官名,“房兵曹”即为房姓兵曹参军)为国建立功业。诗人借马抒怀,更是自己壮志豪情的宣泄与表达。此诗将状物与抒情结合得自然流畅,写马的同时也在写人,写人又没有离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人的精神使马的形象更加鲜活;另一方面,写人又汲取了马的优良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更为丰满的表现。这首咏物诗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既写出了骏马“万里可横行”的气概和品格,又通过写马表达了作者的胸襟与抱负。杜甫的这首诗堪称咏马诗文中的上乘之作。难怪明代学者唐汝询在《汇编唐诗十集》中给予了“咏物诗最雄浑者”的评价。
赞誉马的精神、以马抒发宏远之志的诗作不仅仅上述一首。曹操的诗作《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同样是以马抒发热血情怀的经典诗句。诗词原意是,已经老矣的良马虽然卧伏在马厩里,但仍然期盼驰骋大地、奔腾千里。曹操以老马比喻自己年岁虽大,依然保持着旺盛热情,不懈奋斗进取的精神状态。
古诗词中赞马、颂马的篇什还有很多,诸如李白笔下的“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辛弃疾形容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都是颂扬马的精神、崇尚马的品格、夸赞马的速度的名篇佳作。
古往今来,为戍边御敌,保家卫国,多少热血男儿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无数壮士豪杰盘马弯弓,驰骋疆场。纵然不能马到成功,高歌凯旋,亦无悔血染沙场,马革裹尸。足见马于战争文学词汇的不可或缺,众多的古代边塞诗更是离不开对马的描写和引用。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中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诗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战马对于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意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陆游写这首诗时,正是南宋王朝风雨飘摇之时,诗人虽年老多病、“僵卧孤村”,睡梦里依然期待实现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报国之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描写的是正要举杯痛饮葡萄美酒的官兵听到了那铮铮琵琶声声响起,好似催人在听到战斗号令时奋起,策马沙场。这是王翰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边塞军旅紧张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辛弃疾在任镇江知府期间,抚今追昔、怀古忧世、反讽南宋朝廷偏安苟且、叹息自身报国无门的无奈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这两句诗反映了士兵们跟随有能力的将领打败敌军的热切期望;“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鞍马风尘、风雪漫天的边塞对即将启程回京友人所流露的惜别之情。岑参的另一首边塞诗《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句,则把作者西行边塞途中马背之上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徐锡麟为誓灭清王朝统治者而甘愿舍身捐躯的悲壮抒发。可见,在冷兵器时代,“血染的江山”有一半是马儿的功劳,难怪自古以来就有“马背上的江山”之说。
除了在烽火硝烟战场上的特殊作用之外,马作为古代人们最为常用、也最为快捷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能看到它的身影。
当年孟郊在两次进士考试落第之后金榜题名,狂喜之中写下了《登科后》,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他心花怒放、洋洋自得的生动写照。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策马扬鞭,不但感到春风拂面,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春花烂漫的长安城被他一日看尽,这其中无疑有“马蹄疾”的功劳。同样是春日骑马踏春赏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盎然春意之下诗人骑马游玩的惬意与愉悦。
马是一种较早被人驯养、且非常通晓人性的动物。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垓下,乌江自刎。那匹与项羽一起冲锋陷阵多年、号称天下第一骏马的坐骑乌骓因多日不见主人,亦跳江殉主。诗人李白《送友人》诗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就是对马通晓人性的描写。诗人与友人在马上挥手作别,二人渐行渐远,还能听到充满惜别之意的萧萧马鸣。
涉及马的古诗词中有一首带有千古警示意味的,就是杜牧的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咏史诗充满了鲜明而又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讨宠妃的欢心,不惜兴师动众,数千里之外动用飞骑接力为宠妃送荔枝,致使很多驿马倒毙于途中,成为封建统治者荒淫生活的牺牲品。诗词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诗的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揭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总之,人类的一部发展史与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之中,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去找寻奋发向上的龙马精神,去感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去追逐风驰电掣的千里马速度,进而努力实现马到成功的人生奋斗目标。